《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矚目“中國方案”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矚目“中國方案”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矚目“中國方案”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9月2日至1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在近兩週的議程中,中國呼籲各國在防治沙漠化與土地退化方面加強合作,並基於本國治沙經驗,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

為南南合作貢獻“中國方案”

近年來,中國在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技術,在治理土地沙化的同時帶動了幾千萬沙區人口脫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在此背景下,由中國參會代表團牽頭舉辦的“加強南南合作,增進人類福祉”部長級邊會8日晚在新德里召開,吸引了來自印度、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緬甸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100多名代表參加。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發言中表示,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可以單獨面對的世界性難題,各國必須要攜手努力,加強合作。中國在探索治沙過程中總結提煉出了一系列模式和方法,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張建龍強調,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被列為南南合作的重要內容,而中國是南南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支持者。

8日的會議就未來防治荒漠化南南合作達成多項共識,重點強調通過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治理,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共建環境友好、產業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富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讚賞中國政府在防治荒漠化政策和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並表示支持中國倡導的南南合作事業。

9日的締約方大會部長級會議還特別邀請了曾獲聯合國“全球治沙領導者獎”、庫布其治沙帶頭人、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出席並分享庫布其治沙經驗。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達1.86萬平方公里。通過30年的整體治理,目前庫布其總體綠化面積已達6000多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由30年前的3%提高到了53%,生物的多樣性得到明顯恢復。同時庫布其地區農牧民人均年收入也從不足400元人民幣增長到現在的1萬元以上。

王文彪表示,“庫布其模式”的最大貢獻是破解了“沙漠怎麼綠,錢從哪裡來,利從哪裡得,如何可持續”的世界治沙難題。在治理理念、技術、投資模式以及產業佈局等方面均有創新。他希望把庫布其創造的經驗向所有遭受荒漠化侵襲的國家和地區推廣,並倡議全人類聯手防治荒漠化,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張建龍在發言中也強調,在中國治沙歷程中,企業的參與提升了荒漠化治理的質量,並探索出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成功路徑,庫布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記者瞭解到,今年參會的許多代表此前都參觀過庫布其,並對其治沙成就讚不絕口。烏干達大學教授克里斯汀說,只有在生態修復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才能做好可持續的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庫布其治理模式值得所有國家借鑑。

乍得環境部長易卜拉欣·賈馬拉丁對記者表達了將“庫布其模式”儘快引進乍得的願望。印度環境部長普拉卡什·賈瓦德卡爾則對改善荒漠生態的同時帶動農牧民脫貧表達了強烈興趣。此外,摩洛哥和中非共和國代表也就“政府+企業”的合作方式進行了探討,希望“庫布其模式”為他們各自的國家帶去綠色希望。

易卜拉欣·蒂奧接受記者採訪時頗有感慨地說:“我也出生在沙漠,非常理解荒漠化給人類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庫布其治沙的成果令人感到震撼,這是我實地考察過的全球最佳治沙案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瞩目“中国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