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接我電話,我就會很害怕,很焦慮

很多女人在愛情中總是容易對另一半的一舉一動很敏感,又或者和對方相處時經常容易心煩意亂,甚至亂髮脾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也許有這種表現的你,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說的焦慮型人格。


如果你不接我電話,我就會很害怕,很焦慮



焦慮型人格又叫矛盾型人格,在愛情生活常常表現為有矛盾心理,總是害怕失去卻又離不開對方。

如果一對伴侶中有一方或雙方是焦慮型人格的,而且經常表露出這種焦慮的情緒,那麼這段感情就會令兩個人都覺得很累。




最近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個女孩小絲,她跟我談起了她的感情,她和男友剛交往一個月,是他人眼中的天作之合,但實際上他們卻常常鬧彆扭,三天兩頭就來一次吵架,時不時還上升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每一次的吵架,都以男友服軟告終,對方每次都沒有多留意她的情緒,總是甜言蜜語地哄小絲,兩人往往在沒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就和好了。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小絲有點作是嗎?其實小絲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她說只要男朋友不能秒回微信,不能送她回家,她心裡就會開始著急,然後又是一場吵架的契機。

其實這些在我們旁人眼裡都是零碎的小事,我問她,究竟是什麼引起了她的不滿。

她自己也很無奈告訴我說,“只要他不回我信息,我就覺得他在和別的女人在一起。”


如果你不接我電話,我就會很害怕,很焦慮



我們先不說小絲這樣的猜想是否正確,但我相信現實生活很多女人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她們會不自覺地把所有小事放大,然後因為害怕被拋棄導致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這就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人格了。

大多數焦慮型依戀人格的矛盾情緒集中在兩點:佔有慾、自我保護,這類型的人既希望能與他人保持親密關係,又因強烈的自我保護慾望從而設起高牆。

外在的焦慮,只是為了掩飾內心被拋棄的恐懼。


如果你不接我電話,我就會很害怕,很焦慮


為什麼會有這類型人群呢?

其實很多焦慮型性格形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或其他親人對自己的回應不夠親密、及時、有效,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者被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就被稱為原生情緒。

所以很多人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就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進行自我保護。

有些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些人則會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動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這種依戀方式會作為童年陰影的一部分一直伴隨我們長大,從而對成年的交往造成一定影響。


如果你不接我電話,我就會很害怕,很焦慮



小時候播下的一顆種子,早在心中長成了一片陰影,但對於過去,我們無能為力,也只能就現在進行改變。

第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原生情緒。

焦慮型戀愛風格,其實大多性格比較鮮明,很容易“敏感”,會經常用攻擊或過分防禦的話語來傷害自己的伴侶,所以普遍被認為情商低、不好相處。

當他們想要在關係中表現自己的原生情緒時,行動上展現的卻是次生情緒,例如憤怒-焦慮、恐懼-冷漠,而對方在被更加外露的次生情緒干擾後,就容易對你產生誤解。

其實他們只是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所以對方接收到的更多是針對和傷害,而非憂慮和關懷。

這樣不光沒有讓自己得到安撫,反而會破壞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劇衝突,也是導致分手的罪魁禍首。

所以焦慮型的人不要讓自己的次生情緒掩蓋你的原生情緒,要準確地表達自己。

比如說你和男友約定晚上約會,可是到了約會時間對方卻遲遲沒來,你打電話給他也一直是忙音狀態,焦慮型人格的人就容易在腦海中幻想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腦補出自己被拋棄的場面。

於是你就更加會強迫性地去打他的電話,隨時準備好向對方發洩自己的怒火:“你去哪了,怎麼還沒到?我快等了一個小時了,打你電話又這麼遲才接,你到底什麼意思?”

當你被恐懼催生出來的怒火推動著,就會不由自主地用這種攻擊性強烈的問句來質問對方。

你恐懼是沒錯,但是總是用反面態度來表達,真的可以讓你的伴侶瞭解到你的擔憂,促使他自願地給予你安撫和積極回應嗎?很難。

憤怒和焦慮,往往可以在當下為自己爭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長遠來說,這種強迫性的索取,並不利於雙方形成親近和敏感的回應模式。

第二,兩人積極溝通並且和約定特定的行為。

在對自己的情況有了充分了解和反思之後,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侶進行較為深度的溝通,讓TA瞭解你的成長經歷是如何影響你的依戀風格的:“我小時候爸媽工作忙經常不回家,所以我一直都很害怕一個人獨處。”

包括具體有哪些重要事件塑造了你當下在關係裡的習慣和行為,以及告訴對方讓TA瞭解當你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是焦慮情緒在作祟而非出自本心:“我質問你怎麼這麼久都不出現的時候,是在害怕你會不會發生意外,不是真的在生氣。”

同時也讓對方知道當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真實的內在情感是恐懼被拋棄,而不是對對方的嫌棄、不信任、或者攻擊:“你一不回我電話,我就覺得你是嫌我煩,想和我分手了。”


如果你不接我電話,我就會很害怕,很焦慮



你也可以和對方探討當前TA回應你的方式,會讓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緒上的反應是怎樣的:“我生氣的時候你總是什麼話都不說,你越不說話,我就越著急,越害怕。”

我看過很多焦慮型的人,伴侶往往會對其的情緒反應感到毫不理解,十分意外,所以兩人才一直爭吵,如果想改變這樣的情況,那麼分享是很有必要的。

你們還需要去共同分析,過去的互動當中,有哪些因素一直在阻止你們嘗試新的方法,而一直都執著於某一個低效的,不良的模式。正是這些想法和認知,限制了你們對於不同互動模式的探索。

有了這樣的相互瞭解和分析,你們可以共同商討,未來在類似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做哪些事情來更好地回應彼此。

比如說設計和約定一些特定的行為,以及出現了回應不及時的問題後,最佳的修復方式:“如果你因為有事來不及回覆我,那麼等空下來一定要過來找我,和我當面說明白,我可能會生氣,那你就要哄我抱抱我,不可以什麼都不說。”


如果你不接我電話,我就會很害怕,很焦慮



好的情侶並不是不犯錯誤,而是很善於修復關係出了問題。當兩人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讓矛盾就這麼過去,記住它,然後等平靜下來之後,兩人一起去溝通、探討,摸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避免問題和修復關係。

第三,從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小事情進行改變。

比如以前對方不回信息,你會很焦慮並且打電話過去抱怨,那麼這一次你試著打電話過去告訴對方:“你沒有接我電話,我覺得我更加焦慮了。”而對方則改變之前敷衍的態度,而是鼓勵你勇敢面對焦慮,給予你情感上的支持。

其實你能坦白地告知對方你的焦慮,這已經是一種新互動了,它會為你們帶來新的體驗和情緒反應,而這種獨特結果,就會成為兩個人關係改善的基石。

從小的事情開始,不斷創造一些獨特結果,讓兩人在互動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體驗,關係就會越走越好。

另一方面,並非所有方法都一定有效,或者同時照顧到雙方的體驗,所以不斷改進和平衡也很重要。

然而更加有效的方法,是你定下心來,將生活的重點轉移到自己身上,從自己為出發點,去做喜歡的事情。這樣,你才能將情緒的掌控權牢牢抓在自己手裡,製造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