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基层治理“和”模式 打造平安“和”品牌

开创基层治理“和”模式 打造平安“和”品牌

云和县平安“和”中心

开创基层治理“和”模式 打造平安“和”品牌

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一站式”服务

开创基层治理“和”模式 打造平安“和”品牌

乡贤送来防疫物资

开创基层治理“和”模式 打造平安“和”品牌

云和梯田

  本报记者 张国亭

  通讯员 叶彬彬

  蓝剑梅

  云和,在古代是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的“云和之琴瑟”。千百年来,这个拥有音乐般名字的地方,经过船帮、银矿、移民、抗战、木玩等历史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底蕴深厚的鲜明“和”文化。

  近年来,随着平安云和建设的大力推进,“和”文化再度迎来蝶变契机,平安“和”品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这片诗意栖居之地的闪亮“金名片”。16年来,云和平安建设一直成绩优异,2019年度在丽水市平安综治工作考核和信访工作考核中均排名全市第一。

  打造平安“和”中心, 推进集成化服务融“和”

  “真的太感谢了,谢谢你们为我家人主持公道……”日前,鲍某家属专程来到云和平安“和”中心,对工作人员的热心调解深表感激。

  原来,不久前,在某物流公司务工的鲍某,在卸管道过程中,不慎被滚落的管子压住,当场死亡。因与物流公司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鲍某家人便来到平安“和”中心求助。考虑到案情重大,平安“和”中心受理后,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又迅速选派金牌调解员,从政策法规、人情道德、现实状况等方面对双方进行解释沟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经过7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云和县城不大,但全县80%的人口集中于此,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也多集中在县城。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12月,由云和县委政法委牵头,吸纳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6个部门入驻,挂牌成立了平安“和”中心。该中心集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心理服务于一体,为群众解决纠纷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经过不断发展完善,云和平安“和”中心还设有外来人员“老娘舅”刘彬调解室、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室、医疗纠纷调解室等21个调解组织,吸纳117名行业调解专家,打造多样化服务的“调解超市”。群众遇到纠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点单”。

  如今,云和平安“和”中心已成为平安云和建设的桥头堡。据统计,平安“和”中心成立至今,受理案件832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县级信访量批次、人次分别同比下降23.83%和25.06%,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系全省唯一。

  完善矛盾化解机制,

  用规范化制度调“和”

  几天前,白龙山街道箬溪社区党委书记官伟丽像往常一样,到社区进行日常巡查。刚走进楼道,就听见有居民在争吵,她赶紧上前打听原由,原来是楼上居民张某家的阳台管道漏水,引发楼下住户李阿姨不满,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官伟丽先稳定了双方情绪,然后实地查看了漏水情况,并及时叫来社区志愿者水电工进行修补。等双方情绪缓和下来,官伟丽又进行了一番普法、说理。最终,张某主动承认了错误并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社区的邻里小矛盾虽然不大,但一点也马虎不得。”今年43岁的官伟丽从事社区工作已20多年,对处理类似的矛盾纠纷,她非常有经验。

  据了解,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思路,云和县创新提炼出“三前”调解法,即排查走在矛盾发生前、化解走在矛盾激化前、处置走在矛盾冲突前,让隐患苗头发现、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外,云和坚持以基层化解、源头治理为原则,出台了《云和县矛盾纠纷化解“分级分流分层”机制的实施意见》,由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优先受理各类纠纷,矛盾纠纷化解窗口结合纠纷类型及所涉行业统一协调及分流,并按照人民调解优先,行业调解、行政调解补充,司法调解保障,法院诉讼断后等层次,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五年,云和县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激活基层平安“细胞”,

  创新社会治理合“和”

  疫情防控期间,白龙山街道黄水碓社区乡贤蓝曼允,被社区居民称为“最美逆行人”。她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春节期间将8岁女儿托付给姐姐照顾,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小区防控工作中。得知社区防护物资奇缺,她又捐赠了价值6万多元的防护物资。

  类似的乡贤参与平安建设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近年来,云和县在社会治理中大胆创新,形成了以白龙山街道为试点,探索建立以“党委领治、党员引治、网格联治、街乡共治、村社齐治、社企助治、乡贤善治、邻里互治”为主要内容的“八治合和”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员示范+邻里互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激发草根力量,激活基层平安“细胞”,实现群众由“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的转变,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此外,为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云和推行全科网格员“积分制”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划分网格219个,配备网格员455名,整合12类村级协辅人员岗位职责进全科网格,协同处理好防汛抗旱、秸秆禁烧、矛盾调解等村级事务。去年以来,全县网格员网上网下联动处理各类事件达5.8万余件。

  在与“三治融合”相结合的过程中,云和县还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讲习所平台、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作用,不断丰富“三治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平安建设,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

  深化平安创建成果,

  让社会百姓充分享“和”

  对于颜阿姨一家人来说,从海拔570米高的梅湾岭头自然村搬进县城安置小区,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交通便利了,孩子上学、就医、购物都方便多了,最重要的是还保留了农村的房屋和林地承包权。”说起搬迁后的感受,颜阿姨话语里掩藏不住喜悦。

  颜阿姨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云和县推行的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居住证制度“三项改革”,破除了城乡二元“隔离墙”。

  近年来,云和县委政法委围绕社会治理薄弱环节不断发力,既着力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突出的“民心工程”,也实实在在地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如成立全市首个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社会组织“和谐一家共建会”,引导外来人口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和谐融入居住地;又如为发挥好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的作用,指导“老李帮忙团”成立志愿服务团队,人数从最初的18人发展到如今的4600多人,服务项目不断延伸到扶贫帮困、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众多日常生活领域,让百姓充分感受到社会治理的温度,享受到平安建设的成果。

  平安建设依靠群众,平安成果人人共享。16年来,云和县始终坚持“共治”路径不动摇,一直保持命案等恶性案件低发水平,以及不发生较大以上各类安全事故、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一直位居省市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