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炕桌

记得我们的全家福从来都是聚在炕桌前吃饭的场景,因为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要为生活忙碌,姐姐、我、弟弟、妹妹还要上学,所以唯一能聚在一起的时侯,是在这张摆在炕头边的小方桌周围吃饭的时侯。

家乡的炕桌


南方人喜床,北方人喜炕。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特殊地域风貌,北方的天气向来比较寒冷,而且以前农村都相对贫穷,盘一铺土炕不容易,盖一间房子更不容易。炕不同于床,一间屋子里只有一铺炕,所以一大家人都挤在一起,慢慢的人们也就约定俗成的习惯了这一种睡炕方式,这也成为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之一。

家乡的炕桌

娶妻娉女的议论在炕桌前,盖房箍窑的决策在炕桌前,贵客临门的款待在炕桌前

炕是盘在窗口下的通炕,炕桌是摆在炕头边的正中间,过去,炕与炕桌是绝配,就像今天的沙发与茶几。其实,一张炕桌的材质直接关系到了这户人家的社会地位,如果是富裕的大户人家,材质是榆木或者松木,桌面打着青釉,油光锃亮,像一面镜子。遇到讲究的人家,还会雕上花,更显文艺与气派。平常百姓家用材质是杨木,制作简单粗糙。也没钱买青釉,时间长了,就免不了有油渍,所以干净的人家,变得黄褐色,邋遢人家,就是土黑色了。


我们家也有炕桌。是那种用杏木所制的,当我看见这张炕桌的时候,已经是不在油光锃亮了,可见,有些年头了。炕桌在爷爷辈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只有在商量重大事宜,或者是有很尊贵的客人时,才发挥它的本来价值。我清楚的记得,有不懂事的娃娃如果稍不注意抬腿上了炕桌,父亲定会大发雷霆。在他眼里,炕桌的位置就是那么讲究。

家乡的炕桌

到了父亲这辈,家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炕桌上享用一日三餐了,我们姊妹也可以在炕桌上写作业了,弟弟或妹妹们偶尔的放肆,父亲也不言语了。

父母平日里忙忙碌碌,起早贪黑的为家里的生活操劳着,很少有时间在一起聊天。只有在吃饭时,只有在炕桌前,他们才有空说些互相关心的话语,商量家里的大小事,另外捎带着村里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情。土炕上,炕桌前,油灯下,一家人话语温馨,其乐融融。

炕桌,记录着温馨与欢笑,回味着过去与曾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