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參加賽道日Track Day都需要準備什麼?一臺well preparation的車,比如BMW 3系,當然,M更好。確保全車油液不虧並且沒有劣化,尤其是機油,剎車片夠厚制動力足夠,輪胎也還有足夠的“肉”,不至於在你意猶未盡時就喪失抓地力。

除此之外,也許你還需要一些裝備。首先頭盔是必須的,雖然我們開的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房車,也配備了安全氣囊,但頭盔還是能夠提供更高的保障。雖然大部分賽道都提供頭盔租賃,但我建議頭盔最好還是用自己的。一來會相對乾淨衛生一些,二來在尺寸上也會更合適。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意大利的Stilo,全碳纖版本的,我那時候是ST4 GT,現在應該升級到ST5了。外形猶如外星人或是星球大戰的黑衣勳爵般冷酷,再配上罕有的金色面鏡,哎呀,想著都開心。當然,Sparco,OMP,ARAI都不錯的,如果不怕夾頭,Simpson也很酷。另外要注意,頭盔一定不能張冠李戴,拿個摩托車頭盔充數可不專業,畢竟防護標準是不一樣的。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賽車手套,雖然不是必需品,但我還是建議戴上,除非你的方向盤是翻毛皮材質。因為伴隨著緊張,腎上腺素飆升,很多人都會手心出汗,容易抓不住方向盤。Sparco、OMP、Alpinestars都是國內能夠容易買到的牌子,也有一些適合亞洲人的日本品牌。如果有錢,Stand 21是個好選擇,非常漂亮。當然還有有錢也買不到的PUMA。賽車手套的的標準沒有頭盔那麼嚴格,實在不行也可以選擇卡丁車手套,但是不要戴摩托車騎行手套甚至是露手指的“霹靂”手套,防滑效果不夠理想。

然後是鞋,我當然會推薦賽車鞋,因為鞋底薄,對油門及剎車踏板的反饋和控制更加細膩敏感。但也有不足,就是天冷不保暖,而且站久了肯定累。好在Track Day不是正式比賽,沒有對裝備防火等級的硬性規定,所以如果沒有賽車鞋也影響不大,只要儘量不穿戶外的厚底鞋就好。不過為什麼我們這些培訓師在駕駛培訓時經常穿戶外鞋呢?其實主要是為了站久了不要太累,以及應對各種極端天氣,戶外鞋更全能一些。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以上這些裝備主要是為了安全方面的考慮,而為了提升賽道日的體驗,以及提升我們的駕控技能,還有一項裝備至關重要,那就是對賽道數據進行實時記錄的設備。當然這個設備,並非我們在Track Day所租賃的賽道計時模塊,那個只是記錄圈速用的。雖然非常精準,但是模塊本身記錄的圈速是不會實時顯示在車內的,所以,無法在駕駛過程中瞭解自己的狀況。同時,這種方式也只能記錄時間,其他數據一概全無。

如果想要數據儘量全,體現出專業性,目前最常用的就是VBOX。我以前曾經嘗試過,整套設備安裝非常複雜,兩個攝像頭,一個朝向車前一個朝向車手,還要固定主機和外接GPS天線模塊。如果需要採集車輛的各種數據,例如轉速、剎車力度、油門開度等等,就要連接各種模塊。除非是賽道專用車,否則,每次安裝設備,都是一項不小的工程,更適合有錢、有精力折騰的選手。

如果想省事兒,對數據的精準程度沒有太高要求,可以嘗試一些記錄賽道數據的App,國內國外都有,可以說眼花繚亂。最簡單的就是計單圈時間,高級的像功能強大的Harry's Lap Timer,其專業程度堪比VBOX,可以將車載視頻畫面、車輛數據與賽道數據進行疊加,並且對每一項數據進行分析。不過,Ta也非常挑戰你的技術水平,每次GPS模塊的匹配以及軟件的設定,還有跟攝像頭的連接,哎呀,可真夠我喝一壺的。並且配件價格也不菲,找個穩固便捷的手機固定器,都是經過了很多次失敗網購才搞定。跑一次賽道日,要帶一大堆東西,本來是想簡單享受賽道競技的快感,卻一下變得嚴肅、複雜了很多。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而最近我體驗了一塊手錶,真的可以說是驚豔到我了。從來沒想過Garmin會推出一款真正的賽車手錶,不只是擁有和傳統機械賽車手錶一樣的外觀細節、計時以及測速功能,還擁有了真正的賽車功能——記錄賽道圈速!

Garmin最新推出一個高端系列:MARQ,其中的MARQ Driver主要面向賽車愛好者。從造型上看,這酷酷的MARQ Driver絕對是賽車手錶應有的風格。結合鈦金屬、仿藍寶石、陶瓷、DLC鍍膜等優質材料,這些在我眼中,就是不怕磕碰的代名詞,對於我這種用東西“狼虎”的人太有意義。不過,這些也提高了MARQ系列的身價,藉助MARQ系列,Garmin要進軍傳統高端腕錶的領域。甚至在歐洲,買Garmin MARQ要去Christ錶店。這個可是德國高中端腕錶的分佈很廣的經銷商,進入傳統腕錶銷售網絡,可見Garmin對待MARQ系列的定位。說實話,論做工設計,我對於手錶是外行,看著反正不錯。紅色的競速按鈕,和表圈上的TACHYMETER字樣,絕對算是賽車手錶應有的設計。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但這些都不是關鍵,我最關注的,也是MARQ Driver最方便的,就是Ta內置了全球多達250條賽道的數據。什麼意思?當你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開啟Race功能,手錶會根據GPS,自動定位到最近的賽道。只要進入賽道,通過起點,手錶就會開始自動記錄圈速。並且,每完成一圈,都會與前一圈圈速進行比對,顯示出時間的差異。這也是MARQ Driver所獨有的一個功能。

我這次去奧地利的紅牛賽道,剛剛好趕在MARQ系列正式發佈之前拿到這塊Driver,所以還是很興奮的。就連德國培訓師看到這塊表的時候,完全沒想到會是Garmin,大家都很期待Ta在賽道上的表現。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早上出門,GPS就已經定位成功,選擇RACE功能後,直接就將附近的賽道顯示出來,然後手動選擇Red Bull Ring,剩下的就是等著下賽道了。因為沒有正式上市,還不能跟手機提前連接同步,所以搜星稍慢,而且發生了一定程度的信號漂移。不過,大部分時間是準確而穩定的。每次經過賽道的Finish Line,就會自動開始計時,而且,會顯示出與上一圈的實時的相差時間。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最關鍵的是,通常我們在跑圈時,即便是Track Day,緊張的節奏也會讓人無暇顧及手錶顯示的時間差。而MARQ Driver,會通過特別的顏色圈設計,餘光一瞥,就能清晰、快捷地讓車手瞭解當前圈速是快了還是慢了,真是非常貼心的設計了。

駛回P房,結束計時並儲存,就可以直接通過手機或是手錶查看數據:最快圈速,最高車速,最快3圈平均圈速,最快5圈平均圈速,平均時速,以及平均和最高心率,當然,還有每圈的具體時間,相當夠用。下車,直接就可以和朋友對比成績、交流切磋,Track Day的樂趣不就是這麼簡單麼?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第二天,MARQ系列終於正式上市,趕緊藉助時差連接手機升級成功,也設定好跟VIRB攝像頭的連接。到了賽道,搜星和連接GPS的速度果然快了很多。安裝好攝像頭,打開電源,便開始了第二天的賽道駕駛。偶然發現,每當我經過起點,攝像頭就會自動開始錄製,這可是之前從來沒遇到的!不知道是攝像頭軟件版本的升級還是因為和MARQ Driver連接的結果,對我來說都是個不小的驚喜。

而且,今天還解鎖了另一個隱藏功能:每跑完一圈,都會有個女聲報圈速,如果把手機和車載音響系統進行連接,就可以直接通過車裡的音響報出圈速,簡直太方便了。

不過,區別於跑步手錶,1Hz的GPS刷新頻率對於汽車運動,只能算是夠用,還是期待有朝一日,Garmin能將自家的GPS模塊與這款表連接在一起,提高刷新率提高精度。另外,如果能像攝像頭一樣收集更多車輛數據,就更完美了。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另外還有一點,得益於Garmin在專業GPS及導航設備上的造詣,MARQ Driver的衛星定位信號穩定度不錯。而且聰明的是,Garmin顯然考慮到,車手在駕車時,手自然是會握在方向盤三九點的方向上,因此也就不用擔心手錶GPS信號被車頂遮擋的問題。

這麼看來,帶塊手錶,就能夠隨時知道自己的圈速、速度以及是否有提升,這本身就已經讓我滿足了。不需要任何附加的玩意兒,輕鬆享受賽道駕駛的樂趣。同時,還擁有一塊高級腕錶應有的材質做工設計。當然,還有那一點點的紅色Race按鈕,就好像M上的紅色啟動按鈕,不知道這又能為你我增加多少匹心裡馬力呢?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沒想到,這塊表,真的很有魅力,我的兩個國內朋友,以及一個德國培訓師同事,都問我哪裡買得到這塊表,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搞得我都有點想做個兼職啦:p

歡迎分享

-END-

除了頭盔、手套、賽鞋,還有什麼能提高賽道日體驗的裝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