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本文共3365字 閱讀約需5分鐘

明天就是世界讀書日啦,為了應景,今天想分享幾個關於閱讀的普遍問題。

這些問題是前天我在朋友圈裡徵集的,大概有七八個,今天先聊下面這些:

讀完記不住怎麼辦?

讀完要輸出什麼?

讀的時候分心怎麼辦?

提前說明哈:這篇文章裡的內容不是什麼標準答案,只是我自己的一些閱讀經驗分享,希望能給大家一點點幫助和啟發。

探討的範圍主要是知識和技能類的書籍,不包含小說,名著,或者考試教材等。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讀完記不住怎麼辦


幾乎每一個給我留言的朋友,都提到這個問題了...

但我想說一句大家不太能接受的話:你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我們閱讀是為了記住,是為了

背會嗎?(就像背單詞一樣?)

其實不是的。

閱讀這件事,大部分情況下只有2個目的,要麼是為了消遣,要麼是為了學以致用。

其中,消遣類的書籍不需要記憶,畢竟,它只是一份當下看了就可以感受到的快樂而已;而學以致用類的書籍呢,我們讀它的最終目的,是要把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要「用一個東西」,並不是只有背熟了才能用。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讀書記不住」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說句老實話哈,我讀書也記不住。如果現在拿一本我曾經讀過的書來提問:這書裡都講了些啥重點?

我是真的回答不上來,或者說,我只能簡單講一兩句:

它講了一些養成習慣的方法;(具體是什麼方法說不全)

它講了一些職業規劃的原則;(具體是什麼原則也說不全)

...

可能我這麼說,有些胖友會不相信,畢竟,大家經常能從我的文章中看到:我在頻繁地用自己之前讀過的書,學過的知識,來論證自己的內容。

而這一切,會讓大家很自然地覺得:咦,好像你讀過的書都能記住,而且隨手就可以引用啊?

Emmm,我要舉手發誓並且拍著胸脯來說一句:

我並沒有記住具體的知識,我只是記住了知識所在的位置,然後通過寫作,來一遍一遍地“提取”,加深記憶。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舉個例子哈:

比方說,我今天讀了一本職場類的書籍,書裡講的是關於職業規劃的內容。一個月過後,突然有粉絲問我:教主,我對現在的工作感到很迷茫,該怎麼辦啊?

這個時候我會想起來:哎?好像之前讀過一本書,裡面講了一些度過職業迷茫期的方法。

然後,我就會翻開自己的讀書筆記,搜索關鍵詞,找到這本書,把相關章節再讀一遍,順便輸出一篇能幫到粉絲的文章。

在這一整套操作裡,我進行了4項提取操作:

  • 第一,首次看書的時候,把書裡的重點知識,提取到我的讀書筆記裡;
  • 第二,遇到問題之後,從讀書筆記裡,搜索關鍵詞,再把這個知識出來;
  • 第三,找到這個知識之後,翻開原書的對應章節,再把相關內容看一次;
  • 第四,把回顧到的知識,從腦子裡取出來,形成文章。

其實記憶的原理,就是不斷地進行“提取”練習,提取的次數越多,記憶的效果越好。

我和大家一樣,讀完一本書之後,過幾天就忘了,但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我會不斷地、用各種方式來一遍遍地提取知識。

所以,胖友們啊,在閱讀方面,不要有“過目不忘”這種美好的願望。只有不斷地提取,才能有牢固的記憶。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讀完要輸出什麼

就我自己的經歷和習慣而言,讀完一本書我可能會輸出3樣東西。(但不是每本書都會輸出這3樣東西哈,還是要看書的質量的~)

第一樣,是書評。

書評的作用其實和影評一樣,基本都是放在豆瓣上,供大家參考:這本書/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值不值得花錢去買/看?

也就是說,不管這本書寫的好或是不好,你都可以輸出書評,好就誇獎它,不好就批評它。而且嚴格點來講,每讀完一本書,不管它質量是高還是低,都應該輸出一篇完整的書評。

但...

因為我現在讀的書比較多,平常工作也很忙,所以,只有在遇到自己覺得特別特別棒的書時,我才會寫書評跟大家分享。而這樣的書,我一年也就能遇到五六本...

但是啊,如果說胖友們想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倒是可以從寫書評開始練習,因為寫書評可以至少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寫作最怕的是自己沒東西可以,但寫評論性的文章,只要你根據已有信息作出評論就可以了。

第二,寫作更怕的是自己腦子裡沒知識,但寫書評的前提就是讀書,而且,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其實你就為自己以後的獨立寫作,積累了很好的知識。

對啦,悄咪咪說一句:我寫作能力瘋狂提升的那個階段,就是給某APP寫書評(講書稿)的那段時間。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第二種,是讀書筆記。

其實我的讀書筆記,有點不太像讀書筆記。

普通的讀書筆記,是以某本書為主體的。就像,我們大部分人在記錄讀書筆記時,主要操作就是摘錄書中有哲理性的話語。

但是我寫出來的讀書筆記... “有點瘋狂”。

假設我的一篇讀書筆記有一萬字,那其中可能只有500字是原書中的內容,而剩下的9500字,都是我發散出來的想法。

每摘抄書裡的一句話,這句話下面都有近千字我自己的思考、案例和論證。

具體方法我就不講啦,之前寫過一篇如何做讀書筆記的文章,胖友們可以去回顧一下: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第三種,是乾貨文章。

這個就很簡單,如果讀完一本書,我被裡面的知識或者方法震撼到了,那一定會把這個方法應用在我的實際工作或生活中。

舉個例子哈。

就像前段時間,我讀了《奇特的一生》,讀完之後就給了自己一週的時間,去根據書籍裡講到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時間開支。並且把自己的做法、感受、經驗,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

還有前段時間,我讀了《子彈筆記》,同樣也給了自己15天的時間去實踐書裡的方法,並且輸出了一篇近5000字的分享。

其實,書評、讀書筆記、乾貨文章,這3樣東西是遞進存在的。

書評,只是根據作者寫的內容,對書籍的評價;

讀書筆記裡,則包含了大量自己的想法和論證;

而乾貨文章呢,是自己認真實踐了從書裡學到的知識,然後再把個人體驗/經驗分享出來。

這3個階段,算是學習的一個完整閉環:輸入-處理(消化)-輸出。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讀的時候分心怎麼辦


這個問題也是巨多人在問。

Emmm,說點不堪回首的歷史啊~ 我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大概是三四年前吧,讀書是真的很分心!

看樣子,我的眼睛是在盯著書本上的,但實際上,腦袋裡根本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而在這種既沒閱讀習慣,又容易分心的狀態下,我當時用的方法也很暴力,就是拿筆,一行行指著看。

對於這個方法,其實網上有很多人在反對,他們說:讀書的時候進行“指讀”,不利於提升閱讀速度。

但我更想和胖友們說的是:在我們還處於閱讀的初級階段,在我們還沒有專注力的時候,真的不要去追求速度... 當下有什麼問題,直接針對性解決什麼問題就可以了。

閱讀的時候“記不住”又“容易分心”,該怎麼辦?

然後,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時的專注度,我最近還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舉個例子哈:現在我的kindle,躺著幾本最近下載的書籍,有《我知道你們又來這套》《去當你想當的任何人吧》等等。

《我知道你們又來這套》這本書,是我先下載的,到目前為止,磕磕巴巴地看了30%,經常產生“分心,沒興趣往下讀”的感覺;

《去當你想當的任何人吧》這本書,是我後下載的,到目前為止,已經看完了,而且是迫不及待看完的。(昨晚看到2點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後者,切中了我目前正在面臨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幾天我常常有很多寫作靈感,但我沒成功抓住它們。

PS:《去當你想當的任何人吧》講的就是作家的靈感從哪裡來?他們是如何抓住靈感的?

所以,我才迫不及待地熬夜刷完了它。

而《我知道你們又來這套》是本影評書,我可能會把它放到哪天唐探上映,我想寫影評的時候,再去閱讀。

講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讀書分心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我們的書沒找對

如果你想體會“很投入、很迫不及待把一本書看完”的感覺。那其實前提是:先找到你當下最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記住:一定是那種特別特別迫切想解決的問題!

比如,這個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應該是:我這幾天情緒差極了,嚴重影響到了工作和生活,想趕緊恢復過來。而不是:我邏輯能力不太好,要不我找本書看看如何提升邏輯能力吧。

前者屬於當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而後者,是個經常存在的普遍問題,當下解不解決似乎對你也沒太大影響。

——

最後,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大家一丟丟啟發,如果方便的話,歡迎點個「贊」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