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的佛門淵源

耶律楚材的佛門淵源

  耶律楚材又名劉楚材,字晉卿,釋名“從源”,號湛然居士,乃遼宗室後裔。自論幼而喜佛。逢金朝末年戰亂,蒙古兵圍困燕京,“憂患以來,功名之心束之高閣”,耶律楚材轉而學佛。楚材初從聖安澄公習禪,後投於萬松行秀門下,苦修三年,獲萬松行秀印可,成為一名居士。1218年,元太祖聞其名,聘之,耶律楚材離開燕京隨太祖西征,“以佛治心,以儒治國”,成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太宗時耶律楚材官拜中書令,對蒙古政權的治國方略多有建樹。耶律楚材也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為曹洞宗以及禪宗等佛教教派在元朝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澄公的推薦下,耶律楚材拜萬松行秀為師,由此形成禪儒兼容的思想體系,最終鑄成一生功業。當時正是金蒙交戰的關鍵時期,燕京被圍,金朝被迫南遷。耶律楚材留守燕京,處境危難。故有消極隱退之心,因而學佛。

  耶律楚材以著名政治家和儒者著稱。但其佛門因緣是相當顯著的,各種文獻記載頗多。耶律楚材對禪宗多有頌讚,由於其地位,對禪宗思想在當時的傳播,有一定貢獻,特別有助於曹洞宗宗風的弘揚。對萬松《從容錄》的產生和傳播作用也很大。他也參照曹洞宗先師的“權開五位,善接三根”的參禪方法,作有《洞山五位頌》。

  耶律楚材的學佛活動和佛學思想,為其後來治理國家打下良好基礎。

  以佛儒結合的思想對蒙元建國和制止戰爭殺戮等多有貢獻。如窩闊臺繼可汗位,耶律楚材也參與謀劃。《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己丑,太宗即位,公定冊立儀禮,皇族尊長皆令就班列拜。”《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記載:“遂定策,立儀制,乃告親王察合臺曰:‘王雖兄,位則臣也,禮當拜。王拜,則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帳下。既退,王撫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國朝尊屬有拜禮自此始。”制止蒙古軍隊的殺戮應該是其眾多貢獻之一。《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傳》:“舊制,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汴梁將下,大將速不臺遣使來言:‘金人抗拒持久,師多死傷,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馳入奏曰:‘將士暴露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帝猶豫未決,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於此,若盡殺之,將無所獲。’帝然之,詔罪止完顏氏,餘皆勿問。時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萬人。楚材又請遣人入城,求孔子後,得五十一代孫元措,奏襲封衍聖公,付以林廟地。命收太常禮樂生,及召名儒梁陟、王萬慶、趙著等,使直釋九經,進講東宮。又率大臣子孫,執經解義,俾知聖人之道。置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由是文治興焉。”當時汴梁城共有一百四十七萬人,正是由於耶律楚材的建議才得以保全生命。“其後攻取淮漢諸城,因為定例”。耶律楚材、萬松行秀不斷宣傳“好生惡殺”的道理,既反對蒙古軍隊的大肆屠殺,也反對“州郡長吏,生殺任情”。窩闊臺南征金朝時,他又建議窩闊臺下達了“逃難之民,來降者免死”的詔令,並“請制旗數百,以給降民,使歸田裡,全活甚眾”。耶律楚材保護佛教還有一事。《續燈正統》卷三十六記載:“先是,元世祖將西征,有司奏:五臺等處僧徒,有能咒術,武略及有膂力者,可為部兵扈從西征。士為言於上曰:釋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殺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鵝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持。雖死不犯,用之行兵,奚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無志行,在彼既違佛制在此,豈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之從王師也。帝從之,乃寢其奏。”據《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記載,萬松另一重要弟子全一至溫參與其事:“上都華嚴全一溫禪師,……元主將西征有嫉我教者,遂奏議曰:釋氏雖託方外,然多忠烈之輩。今五臺等處,僧徒有能咒術武略及膂力者,宜募為部伍,扈從西征,可為開國之一助也。溫聞大驚,乃顧楚材,而折其說。楚材亟白元主曰:釋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殺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鵝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雖死不犯。用之從軍,豈其宜乎。若不循法律者,必無智行在。彼既違佛制,在此豈終王事哉。一舉兩失,實不可也。元主遂然之。”萬松師徒積極保護戰亂中的僧俗,勸止蒙古軍隊少殺,應該是確定的歷史根據。

  耶律楚材對佛教多有維護。耶律楚材於1229年刊出《西遊錄》,中對丘處機已經有所不滿,這可以說是蒙元時期佛道之爭的起點。明王世貞撰《讀書後》卷八《書□風慶錄後》其二:“後考湛然居士《西征記》頗稱長春之短。”這裡《西征記》應是《西遊錄》,其上卷記西征歷程,下卷專為批駁丘處機。批駁形式採用問答題,中論及丘處機十“不許之事”。其內容是:“客曰:‘君與丘公亦有所許可乎?’‘居士曰:‘論談之初,酬詠之際,稍嘗面許。交遊既深,窮其底蘊,予不許丘公之事,凡有十焉。初進見,詔詢其甲子,偽雲不知。安有名哲之士不知甲子者乎?此其一也。對上以徽宗夢遊神霄之事,此其二也。自謂出神入夢,為彼宗之極理,此其三也。又云聖賢提真性遨遊異域,自愛夢境,此其四也。不識魯直贊意,此其五也。西窮昧谷,梵僧或修善之士皆免賦役。丘公之燕,獨請蠲道人差役,言不及僧。上雖許免役,仍令詔出之後,不得再度。渠輒違詔,廣度徒眾。此其六也。又進表乞符印,自出師號,私給觀額,古昔未有之事,輒欲施行。此其七也。又道徒以馳驛故,告給牌符。王道人者驅從數十人,懸牌馳騁於諸州,欲通管僧尼。丘公又欲追攝海山玄老,妄加毀坼。此其八也。又天城毀夫子廟為道觀,及毀 佛像,奪種天圃,改寺院為庵觀者甚多。以景州毀像奪寺事致書於從樂居士,潤過飾非,天地所不容。此其九也。又順世之際,據廁而終,其徒飾辭,以為祈福。此其十也。”從中可見,丘處機東歸之際,佛道之爭已經逐漸開始。

  耶律楚材文集中收錄有論佛學活動和思想著作多種。作《辨邪論序》,論述萬松以及儒禪之意。耶律楚材作《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序》。第二年,耶律楚材作《糠孽教民十無益論序》、作《釋氏新聞序》,對萬松生平為人有所記載。萬松評唱《拈古請益後錄》,耶律楚材《評唱天童拈古請益後錄序》。耶律楚材又作《屏山居士鳴道集序》(甲午冬十有五日)、《釋氏新聞錄》(甲午上元后一日)和《楞嚴外解序》(甲午清明後五日),此外還有《萬松老人萬壽語錄序》、《屏山居士金剛經別解序》、《書金剛經別解後》,論與萬松、李純甫等關係以及佛旨大意。在耶律楚材文集中還保留了很多耶律楚材與佛門僧眾交往的文獻資料,說明他與佛教的密切關係。

  耶律楚材去世於1244年。《元史》卷二記載:“甲辰年(1244)夏五月,中書令耶律楚材薨。”《元史》卷一四六:“甲辰夏五月,薨於位,年五十五。皇后哀悼,賻贈甚厚。後有譖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貢賦,半入其家。後命近臣麻裡扎覆視之,唯琴阮十餘,及古今書畫、金石、遺文數千卷。至順元年,贈經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諡文正。”據認為他一生的巨大功業和清廉都與其修習佛法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