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955年4月1日,五十一岁的林徽因在北京同仁医院病逝,在挚爱一生的最美人间四月天里,她离开了。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她诗情画意的一生写照。

2006年,林徽因纪念碑落户杭州花巷观鱼公园,这块纪念碑上没有多余的文字,写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幕。”虽然林徽因一生因诗文才气扬名,但她最大的造诣和才华则是在建筑行业。

生于杭州,死后魂归杭州,以娉婷清雅之姿,静静伫立于西子湖畔。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说:现在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重要的是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她和我父亲梁思成是长期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对事业的现身精神。”

在林徽因病逝前一年,病魔缠身、形容枯槁,严重的肺病让她声音沙哑,她仍然大声指责当时负责北京建设的副市长吴晗破坏文物,说道动情处,泪如雨下:

你们拆得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你们将来迟早会后悔,那个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北京城墙被拆的那晚,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抱头痛哭,多少代心血付之一炬,熟知它们价值的建筑学家心底悲凉,无法言语,如今的古城墙已经寥寥无几,每一次的重建,真的只是仿品而已。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原生家庭—林家有女初长成

1904年6月,杭州陆官巷,林徽因降生。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长官”,与梁启超、胡适等人都为好友,堂叔林觉民就是写下著名《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钟鸣鼎食之家,又兼具书香雅气,林徽因成了家里最得宠的长女,娉婷多姿,气若幽兰。然而,面对优秀的父亲,林徽因也有一位小脚母亲,母亲何雪媛是父亲的侧室,思想守旧,并不得宠。父亲续娶的女子性情乖巧,一连生了几个儿子,得到了丈夫全部的宠爱,前堂是父慈子孝的画面,林徽因跟着弟弟们一起玩耍,回到后堂,是凄寒死寂的庭院,还有母亲冰冷哀怨的眼神。

童年的林徽因夹在了爱她的父亲,不被父亲爱的母亲之间。她的身上带着原生家庭的痛,自卑、敏感,甚至更加早熟,深谙人性。少年时代,林徽因最幸福的时日就是陪同父亲在欧洲旅行,那无疑丰富了她的生活更开阔了视野。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二、青梅竹马—人生若只如初见

林徽因与梁思成相识在1918年,两家本是世交。

梁再冰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有一段描述:父亲大约17岁时,有一天,祖父要到他的老朋友林长民家去见见,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虽然他很年轻,并不急于恋爱。但他仍然从南长街的梁家到了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府的书房里,父亲暗自猜想,按照当时的时尚,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缎绸衫裤,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


门开了,年仅14岁的林徽因走近房来,一个亭亭玉立又带着一些稚气的女孩,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的黑色绸缎上。翩然告辞,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十四岁的林徽因不会知道,梁思成会是她携手一生的伴侣。他的同学曾说:“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仰慕者如过江之鲫,竞争激烈非常。”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922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事已成定言,次年梁思成带着弟弟骑摩托车参加国耻纪念日游行,不幸被汽车撞断左腿,留下终生残疾,林徽因到医院探望照顾。

第二年6月,两人一起前往美国留学。

四年后,1928年,24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就是一生,那次初见,结下了一世情缘。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三、钟情建筑—最是人间留不住

1929年,梁启超去世,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同设计墓碑,同年八月,生下女儿梁再冰,意在纪念已故祖父“饮冰室”书房雅号。家庭美满,岁月静好,钟情设计。

次年,张学良以奖金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入选。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934年,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了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林徽因为书写了绪论,之后林徽因、梁思成同费正清夫妇去山西汾阳、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筑,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建工作,还一同去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封以及山东历城、泰安等地古建筑。

几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山河,林徽因不是风花雪月的娇弱江南女子,更是深谙民间百态,懂得人间烟火气。

从1930年到1945年,两人携手共同走过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等,通过他们被世界认识,也因此得到了保护。考察不是旅游,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

有文字记载:梁公总是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什么地方有危险,他总是自己先上去,这种勇敢精神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林先生看上去那么弱不禁风,但是爬梁上柱,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爬上去。”

一个腿部有终身残疾,一个常年受到肺病的困扰,志趣相投,风里雨里,对事业的虔诚造就一代名家,她终归是享得了福,也受得了苦。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四、家国情怀—长恨此身非我有

七七事变后,林徽因全家难逃,那也是她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医生警告她要休养,为了全家的安危,她上路了,硬撑着身体,哪怕可能死在路上。

在昆明,她发烧到四十度,昏倒在大街上,从昆明到李庄,一路颠簸,林徽因彻底病倒,卧床六年。一身病故,红尘翻滚,仍不对岁月低头。在逃亡的路上,一天晚上,没有客栈能休息,梁思成敲开客栈的门,林徽因已接近昏迷,一进门就躺倒在床上,客栈里是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的第七期学员。

抗战爆发后,这批新学员接到命令撤往昆明,这次偶遇,这八个年轻人救了林徽因,也让林徽因成了学员们的姐姐。而且她真的就是一位航校学员的姐姐——亲弟弟林恒已经考取了中央航校,不久也将赴昆明继续学习。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些未来的国军飞行员们,曾一致请求梁思成全家前来观礼,因为无法与沦陷区的父母取得联系,梁思成与林徽因担任了他们的“名誉家长”。

而后,林徽因陆续受到死亡包裹,军方联系不上他们的家属,就将这些物品交还给了梁思成,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名誉家长”。林徽因捧着包裹,泣不成声。八名飞行员们接连牺牲七人,林徽因悲痛万分。

三年后,病榻上的林徽因悲痛难忍,为林恒写下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哭三弟恒》,而她所悼念的,绝非只是林恒一个人,是一个个二十几岁生命血染长空,捐躯赴国难。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五、诗情画意—你是人间四月天

官宦世家出身,京城名媛,又是留过洋的新时代女性,能在泰戈尔访华期间作为翻译,站立身旁,她的思想、见识远非常人能比。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清雅如兰,却也异常沉静。当人们认为爱会洒落成满地凋零的花瓣,她却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也许只有将世间冷暖尝遍,才品得出前尘过往都渺如云烟,而真实的是漫长岁月的陪伴。

不满十八岁的她,写下一首《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

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林徽因最出名的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她在三十岁时候写的,儿女双全,青春看似华丽退场,又增添成熟风韵,那是对生命另一种看法。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们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世人都爱一茶一饭一汤匙,一生一世一双人。人生又有太多生死离别,现实苟且,相爱总有相负,相聚终会相离。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清华大学百年校诞时,曾委托校友高晓松写个剧本,拍部电影以示纪念,他想到了林徽因。林徽因女儿梁再冰仅提出一个要求——电影中不能出现徐志摩。于梁再冰而言,她的母亲已经遭受了百年的流言,不想再用牵扯。

我尝试写了这篇小文,没有他的关联。

致敬中国建筑学家——林徽因。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