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維廉•巴克萊的幸福“三要素”:有希望、有事做、能愛人。



我們總是以為,幸福的人生無非就是享受悉心愛護的童年或是以奮鬥為樂的青年,卻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時期——老年。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忽略瞭如此重要的人生階段?


意外?孤獨?疾苦?


也許是生活的無常,讓我們看到了太多世間的英年早逝;也許是老來喪偶讓一顆火熱的心逐漸麻木;也許是病痛折磨讓精神與肉體都沒有多餘的精力笑對未來。


所有這一切都能讓我們對老年生活產生無力的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我們找不到人生的定位。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童年時期,我們為著贏得父母的愛而努力學習;青年時期,我們為了提升生活質量而努力工作;中年時期,我們又為了支撐起上老下小的日子而忙忙碌碌。


好不容易將工作的重棒交接,想要享受起退休的生活,困惑也接踵而至。


習慣了每天調好幾個鬧鐘叫起床,把前一晚搭配好的衣服往身上套,匆匆吃過早餐趕到公司上班。突然有一天,腦海中計劃了許久的退休生活成了現實,卻在空蕩的屋中迷失了自我,在行人匆忙的步伐中迷失了自我,在乾燥凝固的空氣中迷失了自我。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



這些絕不應只是即將走向獨立的年輕人會思考的問題,正式邁入老年生活的人們更應該想想問題背後的意義,而非等著催著兒子女兒生娃。


不久前看過一個影片,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實習生》。觀影前我以為這是一個講述普通年輕實習生職場生活的影片,看過後才發現,這是一部讓老年人清醒找準人生定位的良心之作。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影片裡,安妮海瑟薇是一家創業公司的老闆,而退休前已是精明強幹、事業有成的企業高層的本,既不用替女兒照看孩子,也沒有老伴陪在身邊,連鄰居家老太太的曖昧搭訕都沒能讓他心動,他能幹什麼?


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讓本懷念起工作時有事可忙的時光,恰好在街拐角看到老年招聘啟示的本趕緊收拾一番自己,在家中錄起求職視頻。


也許是誠懇打動了老闆,本不僅順利在公司留了下來,甚至因為辦事得力迅速升為老闆的助手,替老闆解決了各種燃眉之急。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本的經歷讓我想到了一個更厲害的老人,那就是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臨危受命、披掛上陣的鐘南山院士。


鍾院士有別於我們印象中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反倒是精神矍鑠、健步如飛,這與他長年堅持鍛鍊身體有關。


為什麼他要保持健身,我想除對自己負責以外,還要對把希望寄託在醫生身上的病患負責。



仍然坐診的鐘南山院士和普通醫生沒什麼兩樣,非要說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他特別高的年紀。多少這個年齡的老人已經是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鍾院士能夠堅持奮鬥在一線的動力,正因為他有著身為醫者的清晰人生定位。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救死扶傷是一名醫生畢生的信條,哪怕是在白髮蒼蒼的年紀。

前有屠呦呦女士為了青蒿素兢兢業業,後有鍾南山院士為了抗擊疫情“重出江湖”。並非國內如此,國外也有不少這樣定位清晰的老人。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爆發後,一大批退休老醫師重回崗位治病救人。與鍾南山院士年紀相仿的麻醉師賈皮埃羅·吉隆(85歲)重新上崗,回到抗疫一線。


在某些國家的醫護人員出現“逃工”的當下,這些逆流而上的勇者無疑最令人傾佩,何況是如此高齡的老醫師。


面對高風險的感染可能,他曾說:


“害怕感染?那就最好不要當醫生”。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他像極了影片裡的本,隨時做好準備,重返工作崗位奉獻自己的力量:


“ 帕多瓦的負責人幾周前打電話給我,詢問是否有可能工作,從那天起我一直隨身攜帶手機。他們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我已經準備好了。


我認為這是一種責任:無論年齡大小,醫生都可以在這個階段有所作為。


我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永遠不會過期。”

他如是說到。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還記得巴克萊的幸福三要素嗎?文章開頭有提到:有希望、有事做、能愛人。


三者中的“有事做”看似只有職場生涯短短三四十年,其實不是。


但凡讓你覺得生活充滿幸福色彩的事都值得去做,即便是在步履蹣跚的暮年。



一個人,過好了前半輩子,還不夠,只有把後半輩子也過好,才能稱得上是活過一生。


完整的人生不是非要從出生活到老死,而是不管生命何時終止,都為曾經經歷過而倍感幸福。這是一個讓人活得透徹的訣竅,不只是年輕人,即便是垂垂老矣的暮者也值得擁有。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環:老來去上班

:我用文字的溫度溫暖你,陌生的讀者,縱然遠隔山水重樓,這一圈明月相伴依舊。記得,相信被愛,是你我經歷過最幸運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