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一种友谊,叫白居易和元稹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可见,这一生,能够拥有一个心灵相通并且相伴一生的挚友是何其幸运。

白居易是幸运的,元稹是幸运的。

那年,30岁的白居易和23岁的元稹在长安相识,二人同时参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试,并且同时当上校书郎。

惺惺惜惺惺,折服于对方的文采精华,又加之二人的理想政见不谋而合,于是互为知己结为挚交。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交往中,二人写过近千首酬赠诗,足见其友谊之深厚。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一种友谊,叫白居易和元稹


1、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唐.白居易《赠元稹》(节选)

从诗面上推断,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白居易时任左拾遗,充翰林学士。

这年,是白居易和元稹相识相知的第三个年头了。

因为彼此心意相契合,内心深处没有异念杂想,所以结为挚交。

二人同进同出,心有灵犀,一起骑马赏花,一起雪中共饮。


唯有元夫子,闲来同一酌。

把手或酣歌,展眉时笑谑。——唐.白居易《寄元九》(节选)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白居易在渭村为母亲守丧,一住三载,贫病交困。

彼此,元稹被贬江陵,境遇一度颇为糟糕。

但是,元稹却常常拿出仅有的奉禄来接济白居易。

锦上添花谁都会,雪中送炭才见真性情。

白居易感念元稹的这份真挚情谊,在元和九年写下此诗——《寄元九》送元稹。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一种友谊,叫白居易和元稹


2、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是夕思君远,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唐.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层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节选)

元和五年三月,元稹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一路舟车劳顿,艰辛跋涉。

这一日,夜宿层峰驿馆。入夜,山月如钩,桐花满地,元稹久久地立于窗前,夜不成寐,于是在灯下写就此诗寄与白居易。

白居易这里也是日思夜想惦记好友的安危,就连睡梦中还在询问他的境况。

次日早晨醒来,正念及梦中情景,元稹的书信就到了,二人真是心有灵犀,于是诗人急忙记下这感人的一刻。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唐.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节选)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一种友谊,叫白居易和元稹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唐.白居易《同李十一(即李卓直)醉忆元九》

元和四年,元稹三月间出使梓潼勘察案件。

三月二十一日,白居易在京城和弟弟白行简及知心好友李杓直同游慈恩寺。

游玩过后同到李家饮酒,席间,白居易忽然停杯说道:“微之(元稹)当已至梁州了。”随即题诗于壁上。

白居易算得真准,元稹刚好那天就到了梁州,而且在梦中还与白居易、李杓直和白行简三个人一起到曲江及慈恩寺游玩,而且梦中醒来后还做了一首和白居易同韵的诗——《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唐.元稹《梁州梦》

古来知己,如此心灵相通者能有几人?快乐着你的快乐,忧伤着你的忧伤,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此情天地可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一种友谊,叫白居易和元稹


3、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唐.元稹《过东都别乐天二首》(节选)(最后的离别)

这是元稹和白居易两个好友此生的最后一面。

彼时,白居易闲居在洛阳,元稹从越州回京师,特地去探访了白居易。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一语成谶,二人分别不久后,白居易收到了元稹在武昌任所突发疾病而死的噩耗。

那是公元831年,元稹53岁,白居易60岁。

故人驾鹤而去,徒留伤心人惆怅不已,于白居易而言,人世间再难觅得如此惺惺相惜的知已。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唐.白居易《梦微之》(节选)

元稹故去八年了,白居易也已经是一位白发盈巅的老者。

人世间早已物是人非,元稹的小儿子和女婿也相继病故了。

黄泉渺茫昏暗,他们能够彼此知晓吗?

活着的人总想把人间发生的事告诉故去的人,对元稹念念不忘的白居易也是如此。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故人深情难忘,经常梦中相见。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一种友谊,叫白居易和元稹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白居易

高山流水遇知音,白居易和元稹何其幸运,惺惺相惜,互为臂膀。

从青年到暮年,三十载人世繁华冷暖,放彼此在眉间心上,从未离弃。

看世间多少故事,最长情者非白居易和元稹莫属。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一种友谊,叫白居易和元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