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保潔阿姨……平凡的崗位背後,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一場疫情,讓全中國乃至世界都被按下了暫停鍵,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到了生活突然大變樣的驚慌失措。

而在疫情之外,還有這樣一個群體,當他們孩子患病的消息傳來,生活才是真正按下了暫停鍵。帶著孩子走上漫漫求醫路,生活的軌道被強行錯開,他們不得不走上另一個方向。


1

來自瀋陽的馬阿姨,今年59歲,是一名5歲白血病患兒的奶奶。

2019年年底,孫女在當地醫院確診後,轉院到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就診。她和老伴兒、兒子、兒媳,一家人一同離開家,來到了陌生的北京。

外賣員、保潔阿姨……平凡的崗位背後,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住院後,她和兒媳在病房照顧孫女,老伴和兒子在外面買菜、做飯、送飯,一家人分工明確、齊力同心。

疫情發生以來,血液科病區快速開展了“固定一名家屬陪護”制度,病房裡只能留下兒媳一個人照顧孫女。

閒下來的馬阿姨,趕緊去找了一份在醫院做保潔的工作。

“以前一家人在老家,從來沒想過要攢錢,現在孫女治病要花那麼多錢,才知道錢的重要性……”

外賣員、保潔阿姨……平凡的崗位背後,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醫院保潔一個月有四天假期。但自從開始工作到現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馬阿姨一天都沒有休息過,她只想多幹點活,多掙點錢。

每天下午5點下班,她說自己還想去找個夜班工作,同時做兩份。

她還想著,等孫女出倉後,狀態穩定了,就讓兒子也出去找工作掙錢,讓爺爺一個人做飯送飯。

不管遇到什麼事,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裡都是家,再大的困難也不怕。


2

“要慢慢去接觸社會”

這是大海(化名)找兼職工作的原因,他7歲的兒子是一名白血病患兒,去年10月份確診後一直在京都接受治療。

孩子患病前,他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沒想到,兒子的一次感冒給他們的美好生活按下了暫停鍵。

外賣員、保潔阿姨……平凡的崗位背後,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圖:大海正在做基金會活動

住院初期,大海一直接受不了孩子患病的現實,經常在孩子面前強顏歡笑,“轉過頭就是眼淚”

後來一位病友安慰他,“事情既然發生了,就要去積極面對。給自己找點事做吧,不要一味沉浸在痛苦裡,那樣非但於事無補,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他聽了進去,在孩子結束一個階段的化療,臨近出院時,他找了一份基金會兼職工作,幫助有需要的患兒家庭籌款。

當兵出身的大海,本身就是一個俠義心腸之人,在病區裡,就常常幫助其他病患家屬。一個住院患兒,他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顧,奶奶年紀大,很多事情無從下手。他就經常幫老人家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況下,還借錢給對方付住院費。

外賣員、保潔阿姨……平凡的崗位背後,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圖:大海正在戶外做基金會活動

自從做基金會兼職以來,他有了更多機會接觸病友們。在與我們聊天的時候,他一直呼籲,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人關注這些患兒家屬,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對於未來,大海做好了準備,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軌。不管兒子的康復之路還有多遠,他都希望自己能夠積極面對,給自己打氣,也給兒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生活或許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用何種姿態面對。祝你有個漂亮的轉身!


3

劉高(化名)是一名外賣員,他3歲的女兒是一名神經母細胞瘤患兒,2019年8月份患病,在外院做了化療、手術,目前在京都血液腫瘤科準備做造血幹細胞移植。

女兒生病以來,劉高已經花了近五十萬元,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家裡的積蓄,一部分是親朋好友的愛心捐贈和借款。

他說,如果不是女兒患病,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拿出這麼多錢來。

外賣員、保潔阿姨……平凡的崗位背後,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圖:外賣員劉高

在此之前的十幾年,他一直在老家村子裡做修電動車生意,手藝好,為人好,給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戶與收入,每個月穩定能淨賺五千元左右。這個收入在農村能讓他們一家生活的很是舒適。

“沒什麼壓力,感覺過得還可以”

可是,女兒的病把一切都打亂了。為了給孩子治病,劉高爸媽把老兩口的棺材本都拿了出來。

“如果再不掙錢,夫妻倆在北京連吃飯的錢都沒了”這是他找工作的原因。

為了節省房租,他住在侄子的出租房裡——位於南三環六里橋附近,距女兒所在的醫院有三十多公里。

外賣員、保潔阿姨……平凡的崗位背後,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

圖:外賣員劉高正在送外賣

每天除了跑外賣,他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往返醫院,給女兒送飯,每天至少一次。多數時候,他是騎電動車往返醫院與出租房之間,“能省十二塊錢地鐵票”

如果要往返第二次,擔心電動車的電不夠用,他才會選擇坐地鐵。

每天在安排好女兒的飯後,劉高能接二三十單外賣,一個月下來,掙到六千到八千的報酬。

這份收入在女兒高額的治療費用面前可能是杯水車薪,但從劉高的眼神裡可以看出,一直靠勤勞的雙手致富的他,對於未來,有著一份腳踏實地的篤定。


雖然他們的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但認真、積極的生活態度從未停止。我相信,他們努力奮鬥的精神不僅會感染孩子,也會點亮每一個陌生的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