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印象中2014年有句小孩儿的诗引爆全网,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姜二嫚的名字:“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当时的感觉是天呢,这是多么有灵气的小孩儿,才七岁,我的孩子七岁时在做什么呢,大概只会对好吃好喝的感兴趣吧。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当时就想假以时日,这不得是个小诗人吗?诗歌贵在语言灵动,文字有张力,思想上能给人以启迪,有意境、有韵味,就这句题名为《灯》的诗句,完全够得上被称为诗歌的水平和内涵啊。果然,天赋异禀的小孩需要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生活比较敏感才能传达出那种很微妙的艺术的感觉来。

第二次听到姜二嫚的名字应该是2019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在外地开研讨会,特别热的天气,会议茶歇时,同事在手机上给我发了一个小片段,说是一个编辑朋友在孩子母亲发的微博上还是朋友圈里看到的,就转发起来了,同事说传到他这里,大概已经阅读量上万了。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我看到这个小纸片的照片时就感觉还是姜二嫚,果不其然,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得不说,这孩子的语感很好,对于文学情境的移情和通感,她虽然没有理论上的支撑,但是创作实践上说明,她的生活中体会的很多微妙的感觉,完全可以用她特有的孩童的纯净的目光感受、纯粹的诗句记录,这就是一个好的创作者需要具备的心态和能力。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今年我看到了她的诗集出现在我的案头,一本印制精美,配图得当的姜二嫚的诗集就这样再一次等待着我的阅读和感受,这真的是在文字中的最美的遇见,尤其对方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你想象中古灵精怪的小姑娘,对于文字上的遇见缘分,会觉得是格外美好而意外的遇见。

01诗歌到底是什么,可不是单纯的分行文字

至今仍然记得2006年的文坛上的那场著名的论战,因诗歌而起的论战,带火了一个词:“梨花派教主”。事情的起头是国内的某著名诗人去了田纳西州做作家的创作体验项目吧大概是,发表了一系列的所谓的诗篇来交差,像极了我们平时上学时候的交作业。

一时之间,这些“诗歌作业”惊呆了众人,让很多人不敢相信国家除了项目经费的一级作家,在创作基地吃喝住宿全部都有人负责费用后,换来的是这样的所谓诗句: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看到这些“诗句”的那一刻,老实说,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特别希望有人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以防止学生万一问到我,我应该怎么评判。我总不能说这写得还不如你呢。

好在很快,文坛上的回应快速而迅猛,韩寒的反应更是令人叫绝,他根据这位诗人的作品仿写了“一堆诗歌”,然后不无讽刺地说谢谢你,让我明白了自己也能写诗,还用题目为《行》的一首诗歌予以了大大的讽刺。

睿智的文笔和快速的回击,让我们一众为诗歌痴迷的普通诗歌爱好者放了心,诗坛上还是有很多人对于诗歌的评判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的,而不仅仅是按几个回车键,把长句子断断行就能行得通的。

02儿童诗歌最珍贵的是童心,令文字通透灵动而跳跃

姜二嫚的诗歌,最好的地方就是她不装,不假模假样地把自己放置在高台上给你指引方向,而是就以她的岁数能够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个瞬间感受到的东西,用她特有的文字记录下来,并分享出来,仅此而已,但是也就可贵在这个本色的记录上,因为一片童心,所以文字的通透灵动是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成人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

小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是自带灵性的,有时刁钻、有时可爱,也有时带着一丝孩子特有的顽劣,而这些恰恰是诗歌文字有生命力的一个基础,否则,这诗句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本。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拿着手电筒,在夜里行走,来回晃上几晃是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过的体验,但是在姜二嫚的笔下,这束光柱成了自己的“拐杖”,一束光做的拐杖,太有意思了,这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七岁的孩子的天马行空,信马由缰。

这才是诗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啊。诗以言志,更普遍的意义层面上,诗歌是用唯美的文字分享这个世间值得的一切的美好。我们看电视《中华诗词大会》,在诵读诗歌的环节里感悟着美好的既往时光,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诗歌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予我们很多无形的力量,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抚慰。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阅读和朗诵诗歌其实就是放飞心灵

姜二嫚的许多诗歌没有什么华丽的技巧,就是小小的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有些倒也平平,你不能指望一个从七岁开始就持续不断进行诗歌写作训练和实践的女孩每一篇作品都是精品,但即便这样,我也不止一次被她的小机灵和可爱给逗得不由自主笑起来。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我们也都去超市,但是在超市里看到这些鱼,被冰冻着的鱼,应该已经没有了什么感悟,有的只是我们要吃饭的欲望,姜二嫚的小朋友的看法是这些鱼好像“再一次奔向/死亡”就让人感到诗歌的隽永和意犹未尽。

03这本书的配图和编排极有特色,是一本非常美丽的书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印制和装订的形式,首先诗歌和绘图相结合,诗歌是姜二嫚小朋友的作品,绘画部分是小里予负责,编排出来的部分不是填充得每个页面都非常满的程度,而是有一定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装订是时下最流行的裸脊锁线订的方式,可以翻开时彻底平摊开来,而不用担心会损坏书页,这一点很值得称赞。

小里予的绘画和姜二嫚的诗很和谐,盛誉一点的话可以说“诗画双绝”,但是想了想,不能捧杀两位可爱的小朋友,希望她们未来还有更好更完美的表现,那就换个说法,诗歌和绘画在内容和形式的匹配度上很高,很多页面漂亮得令人不忍挪开视线的感觉。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姜二嫚的诗》丨时光隧道中那个女孩儿对生活某个瞬间的诗意记录

看完了会有个疑问:这两个小朋友到底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出版社的编辑应该也猜到你会这么问,就附上了《姜二嫚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和《小里予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这两章放在书的最后,真的算是很用心了。

怎么样?你不打算来认识一下可爱的姜二嫚小朋友吗?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