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最早讀到姜二嫚這位小女孩的詩,還是在兩三年前,她的那首《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一個“燙”字用得特別好,彷彿黑夜在孩子的眼裡只是一層紗或是一層膜,藉著有溫度的燈光,燙出了一個時光隧道,得以衝破黑夜的困擾。有評論是這麼說的:“一個‘燙’字,境界全出。眯著眼睛想了想,感覺自己透支智商都想不出來,”就這麼一句短詩,居然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空間,非常的奇妙。這種新鮮的感知力、這種奇妙的想象能力,似乎只屬於天真爛漫的孩子。

《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一首詩就是一朵不朽的花

在這本新的詩集裡,我讀到另一篇短詩,與《燈》一樣有著充滿童趣的奇特的視角:

《火車站廣場的夜晚》

撒了一地人

夜晚城市的廣場不都這樣嗎?散步的、遛娃的、跳廣場舞的、玩耍的、出來透氣的、賞夜景的等等,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也是城市夜晚最為熱鬧的地方。這首短詩絕妙之處就在那個“撒”字,好似這些人憑空的像撒豆子一般被拋撒了出來,那種密集感和隨機產生的無序感,頓時浮現了出來。這叫人想起語文老師的教導來:寫詩呀寫文章呀,特別要注意把動詞寫活,是否生動傳神,很多時候全憑動詞的運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也。

想起唐朝苦吟派詩人賈島關於“推敲”的經典故事:

島初赴舉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作“敲”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衝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與為布衣之交。

為了煉好一個字,古時詩人可是絞盡腦汁啊!賈島曾有一句詩道出了其中辛酸:“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

而這一切,在充滿了夢幻般想象力的孩子們眼裡,輕鬆地打破了。或許純真的童年本就具有這樣的天賦,他們童真的感知力和敏銳的觀察力,皆具有詩性

《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這本《姜二嫚的詩》,是她首本個人詩集,收錄了141首詩,年齡跨度從6歲至11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充滿奇妙瑰麗想象力的時期)。書中插畫部分同樣具有豐富的想象,出自一位叫小裡予的小朋友4~8歲時的手繪作品。詩和畫配在一起,充滿了無限的童真童趣

《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仔細地讀書裡的詩句,時常會被驚豔到,那種天真與自然,那種出人意料的解構方式,那種跳脫的 、叫人歡喜的文字,那種天真爛漫的思緒和情感

……讀著讀著便會被打動,有一些詩句後面顯露出的純粹美感,甚至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深的震撼——這樣美好的無汙染的詩句,成人如何寫得出呢?著名詩人伊沙稱其為“對於成人詩歌經驗的冒犯”——一個成人寫同樣的東西,得拐多少彎,得有多少說教,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讀這樣的詩作時,不禁然地就會想,到底是什麼賦予這樣的孩子詩人般靈性的感知呢?很難直接將其歸於天賦這樣的含糊其辭的說法,從寫詩的主題內容和時間跨度上也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孩子正用她那雙精靈般的眼睛,持續地觀察著周遭的世界,用她極富想象力的思維去理解和連接這個世界。她的那種感受力,也許來自家庭,也許來自內心的認知,也許來自不輟的練習……

實際上,此書只收錄了141首,而姜二嫚從寫詩以來,估計寫了不下千首了。之前寫的許多詩發表在了各種雜誌期刊上,如《詩刊》《青年文摘》《黃河文學》等;而且前前後後被收錄進了諸多的詩歌集裡,如《中國先鋒詩歌年鑑》《新世紀詩典》《孩子們的詩》《中國現代詩歌精選》《中國詩歌地理》等等。同時獲得過諸多的榮譽獎項,像“磨鐵詩歌獎2018年度中國十佳詩人”等等。

《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小詩人的詩人之家

姜二嫚漸漸長大,儼然成為一顆閃亮的星,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我尋思著,她有個怎樣家庭和家人時,驚奇和震撼更是不斷湧來(也怪自己孤陋寡聞)。

二嫚的姐姐姜馨賀同樣是一位小詩人,而她們的父親姜普元本身就是一位詩人。一個家庭三位詩人,這是怎樣的組合啊?!三人的詩時常被選錄刊登在一起,連編輯都不敢置信,稱“不是有意為之”,確實是自然選稿的結果。

《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讀到這些,腦海裡不由地浮現“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的蘇氏三傑,後來又覺得不妥,不能過捧。這本書的封面,餘秀華說,“二嫚寫得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在哪裡”。這話聽來總覺得在哪裡見過,想起王安石那篇《傷仲永》的散文,“仲永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詩立就……邑人奇之”,心裡覺得好生奇怪。當然餘秀華絕不可能有這種意思,她本身就是一位詩人,對文字的敏感性超乎常人,她想說的應該是天真爛漫而至渾然天成。而我正是覺得這種渾然天成一般的詩性極其可貴,應該呵護之,所以我要將蘇氏三傑的念頭想法掐之滅之。

《姜二嫚的詩》:牽著一顆星星,去散步

姐妹二人曾共同出版過一本詩集,還曾一起創辦、主持公眾號“AA糖00後”,從中可以見到父女三人時常相互寫詩唱和,那種生活之樂趣躍然紙上,令人羨慕。

其中二嫚寫了一篇散文,叫《爸爸總有很多理由讀書》。文中說,“自我記事起,我爸爸就總是在讀書”,旅行前要帶書,旅行到一地總要去找書店,等車時看書,排隊時看書,無聊的時候看書……“在我們家,不到半米遠,就準能摸到書”。原是如此,書香傳家

文中還有一句話很有意思:“讀書時,爸爸該哭哭,該笑笑,總是很有狀態。”這體現的可不僅僅是身體力行了,那種認真投入,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孩子了。也唯有這樣的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感受到書裡的智與美、人們內心的善與美、生活於這個世界上的趣與美。

美哉若少年,詩情自得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