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 創作採風圖片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 創作採風回執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 —— 青縣篇鑑賞

“青縣”在西漢設置稱“參戶縣”,故城在青縣南30裡。青縣古稱“永安”“乾寧”“會川”等。東漢末,曹操將漢獻帝接到許昌而把握朝政。他為北討烏桓而開鑿平虜渠,渠經亭側,參戶城始稱“平虜城”。隋時,這裡農業發展,又盛產食鹽,始設有長蘆、魯城二縣。唐代乾寧年間(894年-897年),這裡是大運河必經之途,又是鹽、糧經濟興隆之地,設軍戍守,稱“乾寧軍”,由軍使領戍。五代後周時,除仍駐軍鎮守之外,又在此單設了一個行政機構永安縣,取永久安定之義,表明此處的戰略地位較高。

#古老的運河講述新時代的故事# #古運回望圖# #青縣#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 創作研討會圖片

唐顯德七年(960年),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在陳橋鎮(今河南開封東北40裡)舉行兵變,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做皇帝,改國號為“宋”,永安縣改稱“乾寧縣”,取天下寧靜之義。金朝攻佔淮河以北地區後,因這裡為漕運要道,仍設清州於此,同時改乾寧縣為“會川縣”,以御河與滹沱河在此相會而名,州、縣同治一城之內。元世祖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滅宋,全國統一,為保證漕運順暢,在這裡設置清寧府,將“清州”首字與“乾寧縣”次字合在一起,取清平安寧之義。明朝省去會川縣,縣域入清州,約在明末改清州為青縣。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 創作研討會圖片

|盤古村的傳說

據青縣民間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就開始漫遊天下,這一天漫遊到青縣,見天懸日月星辰,地綴水陸山川,又見這裡高岡松柏河邊柳,平地瓜果兼五穀,百花爭豔蜂蝶舞,鳥唱高枝魚浮游,可謂草肥水美,木秀花香,於是便擇此定居。盤古氏帶領其家族墊臺築巢,造房建屋。一日在挖坑取土時,正巧挖至海眼,立時泉水噴湧,遂成為後人所稱的“盤古潭”。在歷史上,盤古潭邊曾蒼松翠柏,高達數丈,遊人詠其“潭波擊碎月,松柏卷青天”。潭內常年泉水滿塘,深不見底,且魚蝦繁多,故有“百網百魚”之說,百里皆聞其名。盤古的後裔不僅在這裡修建了盤古墓、盤古村,還修建了盤古溝、盤古港等。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 創作採風圖片

|盤古墓

據傳,遠古那位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專家大禹來到這裡疏治河流的時候,發現了開天闢地的盤古王的墓葬。大禹對這位創造人類的盤古氏非常仰慕,就在青縣城南發現古墓的地方重建了盤古墓,還建了用以祭拜的巨大廟宇——盤古廟,供奉這位人類祖先。盤古氏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盤古”是“槃瓠”的轉音,為一種神犬,是個古代人類崇拜的圖騰徵號,最早見於東漢時武陵(今湖南常德縣)少數民族的傳說。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長期混戰,很多人避難南下,部分流民同那裡的苗、巴氏等少數民族雜居,對槃瓠產生共同信仰,於是逐漸推演出盤古氏神話傳說。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 —— 青縣篇鑑賞

|盤古廟

盤古廟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明弘治和崇禎年間曾重修,清康煕二十七年(1688年)因河流沖刷,設於秋祠西南重建,均有碑記。據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當年的盤古廟狀似北京的故宮三殿,石、磚、木結構,琉璃瓦蓋頂,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前殿高三丈六尺,象徵一年360天;臺階18級,為18層地獄之說;飛簷椽子108根,按36天罡、72地煞而布;毎根椽頭系銅鈴一枚,照官、商、角、徴、羽五音而置,有所謂“風搖鈴響天動樂,光照殿頂地生輝”之說。殿內有身披樹葉、手託日月的鐵鑄塗金盤古像,高一丈零八寸。中殿塑有南海觀音像,股坐蓮盆,金童玉女立兩側。後殿設老君、孔子、龍王三塑像,殿前有合歡樹兩株,殿後鐵磐懸於古槐。可惜盤古廟在1947年毀於戰火。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 創作採風圖片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產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劍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歷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迴歸百米長卷》《迎澳門迴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背景介紹


谷建華圖說古運河之“青縣趣事”

大家關注此今日頭條號,下一篇京杭大運河的精彩故事等著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