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可以直銷,為什麼其他廠商不行?

更前些天,特斯拉入駐天貓了,這是特斯拉首次在中國第三方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不過在海外,特斯拉去年就已經在亞馬遜上開店。


雖然不直接在天貓上賣車,只提供試駕服務,但特斯拉在電商平臺上的舉動,再一次表明這家創新工廠在直銷模式上做出了努力。

特斯拉可以直銷,為什麼其他廠商不行?


不光入駐天貓,特斯拉的直銷模式還十分體系化:在中國多個城市建設了體驗店;在抖音、微博等多個社交平臺開設有官方帳號,以最近的距離接近用戶。


特斯拉可能是個例外,在汽車行業,大部分廠商都是經銷商分銷的模式。自己生產自己銷售,還免除了中間商賺差價,多好啊,但為什麼絕大部分的汽車廠商不這樣做呢?


其實是這樣的:


關於汽車直銷的方式,特斯拉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別人在嘗試直銷模式的時候,特斯拉還沒被生出來。1956年之前,福特汽車就嘗試過建設自己的汽車直銷體系,只不過被同一時期的通用汽車的分銷體系打敗了。美國當時的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直銷模式的存在,不過在1956年,美國國會制定了《聯邦汽車經銷商特許法》,把直銷和分銷的關係在法律上做出了界定。

《聯邦汽車經銷商特許法》以及美國各州出臺的相關法律,阻止了美國汽車廠商的越權行為,而另一邊,美國經銷商協會對經銷商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這樣一來,法令就使得汽車廠商在銷售終端受制於經銷商,而當經銷商做出對汽車廠商不利的決策時,汽車廠商也束手無策只能聽任其擺佈。


此後,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與其經銷商的關係,有進有退,有得有失,經銷商和廠商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在跳舞,兩方每天如此。

特斯拉可以直銷,為什麼其他廠商不行?

在我們國內,汽車廠商與經銷商的關係也十分複雜。二者經常相愛相殺。而汽車廠商不直接賣車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主要是因為“汽車廠商+經銷商”的分銷模式,比汽車廠商直銷更成熟,更有利於規避風險。

眾所周知,整車車輛的類型非常複雜,它又是大宗商品,需要大型倉儲,物流運輸十分不便,這些都給廠商直銷帶來了很大難題。 你想,一家汽車廠商光是生產廠房都要租很大的場地,花費很多;如果做直銷,直接賣車,就必須要在全國各地再租場地,建設銷售門店,招聘員工,那不得要更大的現金流才行。


以一個百萬輛級的車企為例,均價為10萬的車型,意味著這是一個千億級規模,如果一家廠商要從製造上游覆蓋到銷售終端,相信資本還需要放大幾十倍,可是一旦終端銷售出現問題,整個鏈條就斷了。因此,廠商需要經銷商的協作,經銷商就相當於一個個小型蓄水池,將廠家流水線下來的車逐步分流,每個經銷商每個月分擔幾百輛,減少了積壓的風險、減輕了資金的風險。

一般來說,國內汽車經銷商都是全款提車,打款給廠商才能提車拿到合格證,經銷商又拿合格證去抵押貸款,等到車輛賣掉資金回籠,再去還款,這樣一環扣一環,做到了現金流的通暢。對廠商而言,即使有一家經銷商出現問題了,也不會影響全盤。出現問題後,只需要給出問題的經銷商一定的金融支持,就可以重新順利運轉起來。


同時,由於經銷商的存在,廠商的物流成本可以節省很大一筆費用。廠商運輸到統一的地點,總比要挨家挨戶送到客戶家裡成本更低。 所以說,汽車廠商直銷要面臨的風險更大。


特斯拉能夠直銷,只是因為它每年的銷量才2萬多輛,而且購車消費者可以等待,如果真的是大眾品牌,特斯拉的模式運作根本不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