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關於餛飩各地叫法不同,中國北方等地稱為餛飩,四川俗稱抄手,武漢地區稱呼水餃,湖北其他地區叫包面,皖南稱為包袱,江西俗稱清湯,廣東稱為雲吞,臺灣叫做扁食。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來到襄陽後發現了一家百年老字號王記清湯,地址就在東風路五醫院旁邊的巷子口(汗蒸時代對面),門面沒有招牌。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門口只有一副年過百歲的挑子,這幅挑子雖破,但是它養活了一家四代人,承載著王記清湯的百年曆史。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他家只賣三樣東西,清湯,炒薄刀和炒胡餑。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清湯還是用的手工擀制的皮子,薄如蟬翼,裡面肉餡則和武漢的不同,很少的肉,吃起來很清爽,不油膩。剛出鍋的清湯配上翠綠的蔥花,加上胡椒讓人食慾大增,很多老襄陽人常常過來,叫上一大碗用料十足的清湯,一解口腹之慾,懷念兒時的滋味。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炒薄刀是襄陽市著名的傳統小吃。據說與三國時期的關羽有關,它的製作方法是由發的很有精道的粗麵,蒸上15-20分鐘。配上黑木耳等食材,和切的很細很長的胡籮卜絲,很嫩的肉絲以及紅、青番椒絲,然後用特殊的工具把面壓成1/3小拇指粗的麵條,炒制而成 。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其實通俗的說,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和菜一起炒,炒胡餑很講究的,下鍋時,先放油燒熱,然後依次放進胡蘿蔔、肉絲、白菜,最後下鍋胡餑饃,再放上甜麵醬、粉條和菠菜,火候、配比、溫度、時間都要恰到好處。熱氣騰騰的炒胡餑出鍋後,馬上品嚐才能感受到它完整的色香味,飯菜合一,既可以當下酒菜也可以當主食。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一碗清湯搭配一份炒胡餑,即美味又能裹腹,在美味的清湯背後凝聚的是王家幾代人的辛苦經營。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想去試試的朋友注意一下,他家營業時間:上午7點到中午1:30,下午4點到晚上9點。

#吃在中國#一副年過百歲的清湯挑子見證著襄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