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党項人的立國之戰

地斤澤的黃昏,燃起了篝火,李繼遷帶著他的党項羌人跪祭神靈先祖。釋比巫師狂亂地迎火而舞,面目猙獰,目光迷離,咒語狂亂。李繼遷向南看著殘陽如血的天。

三百里外的家園,其族兄党項羌人首領李繼捧內戰英雄外戰狗熊,向宋人交出了党項羌人居住百年的家園:銀夏五州。党項羌人將何去何從?党項羌人不甘心,李繼遷不甘心。在澤地,年輕的党項羌人李繼遷拔出了圓月彎刀,如白石神附體,帶領著党項人走出了歷史的沼澤,讓西夏人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驚豔演出了一場大戲。


河西--党項人的立國之戰

李繼遷

党項人通常又稱為党項羌人,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羌族的分支。南北朝時期才出現党項羌人的身影。到了隋朝時,党項羌人已經“東接監洮、西平,西拒護葉,南北數千裡”(《隋書《党項傳》),形成了大大小小松散的部落聯盟,並於開皇四年(584年)在部落聯盟首領拓跋叢寧的率領下歸附隋朝,移居旭州。到了唐朝的時候,党項人的足跡轉移到青海附近,形成党項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大。

唐朝中前期,党項人接受唐政府名義上的統治,唐政府在党項人居住的地區設置了三十二個羈縻州。拓跋氏的領袖拓跋赤辭也有了新的姓氏:李。唐中後期吐蕃帝國崛起,與唐帝國爭霸西北,夾在唐帝國與吐蕃人中間,党項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唐帝國為了隔離和拆散党項人與吐蕃人的聯繫,向他們提出了遷移“建議”。党項人接受了唐帝國的建議,從青海一帶內遷至銀州(今陝西米脂)、夏州(今陝西靖邊)、綏州(今陝西延安)一帶,當時習慣把党項人分為東山党項和平夏党項。

來自於平夏党項的拓跋氏漸漸成了党項人的領袖,拓跋赤辭歸附唐朝後,被唐帝國封為西戎州都督。安史之亂時,拓跋部領袖拓跋守寂因平亂有功任容州刺史。而在唐末農民大起義的時候,當時拓跋氏領導人拓跋思恭(我們已經習慣叫他李思恭)也很積極出兵,為李唐王朝雪中送炭。平定農民起義後,李思恭升任夏州節度使,封夏國公,夏州地區獲得定難軍的稱號,統轄夏、綏、銀、宥四州。夏州李氏成為了唐末的藩鎮勢力之一。

五代十國時期的李氏採取了“牆頭草、幾邊倒”的原則,以保存本來就不算強大的實力。盤踞中原的無論是朱溫還是沙陀人,党項人均對其保持臣屬。對党項人的地盤,其他諸侯不是不想要,而是對手太多,來不及把党項人當成重要的對手,反而,都覺得党項人聽話,打架時多個幫手和小弟,挺好的。

党項人在亂世中左右逢源,實力慢慢增長。公元933年,定難軍節度使李仁福逝世,後唐明宗李嗣源想趁新的定難軍節度使(留後)李彝超年幼根基不穩,直接吞掉夏州,對於已經臣服於自己的党項人,李嗣源的手段很委婉——調任。但對於從唐末到五代十國的藩鎮勢力們來說,知道調任就是要命,李彝超雖然年幼,但是知道這個理。李嗣源的調令成了一紙空文,很沒面子,於是率五萬大軍替李彝超強行搬家,圍攻夏州百餘日。最後卻以李彝超成為後唐史上最牛釘子戶告終。家沒搬成,掉了自己的一顆大牙。

公元949年,党項人又幫助沙陀人(後漢)對付契丹人,出力不小,後漢隱帝劉承祐大筆一揮,將靜邊劃歸党項人,党項人肥豬添膘,地盤擴展到五個州。

北宋王朝建立後,党項人依然很積極的甘當北宋人的小弟,鞍前馬後為其效勞,參加了北宋平定北漢的戰爭。正當党項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的時候,卻禍起蕭牆。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定難軍節度使李繼筠逝世,其子年幼,其弟李繼捧世襲定難軍節度使的職位,引發了家族內李光遠、李光文、李光順的叛亂,一時夏州大亂。

李繼捧擺不平家裡彪悍的老叔老哥。一氣之下說,我得不到的你們也別想要。公元982年,李繼捧跑到開封,主動對宋太宗趙光義說,老趙,夏州我全給你了,以後我就長住開封你三餐管飯有肉有酒就行。

趙光義掏了掏耳朵,確認自己沒聽錯,大喜過望。定難五州趙氏兄弟做夢都想要,只不過北宋王朝當時的主要敵人是北方的契丹人,如果提前對党項人動武,只會將党項人推向契丹人的陣營。當年李嗣源強行拆遷失敗的案例還在趙光義腦海中縈繞,而現在党項人主動交出自己的地盤,這種事繞地球三圈也就他趙光義能遇上一次。

趙光義任命李繼捧為有名無實的彰德軍節度使,同時委任汝州團練使曹光實為定難軍五州巡檢使,進行夏州迴歸工作的交接。

如果沒有李繼遷,歷史上將不會有西夏王國,或許党項人很快就已融入中原漢民族的懷抱。李繼捧孫賣爺田不心疼,李繼遷卻不答應。

李繼遷出身平夏党項貴族世家,其高祖李思忠是党項人第一任夏州刺史李思恭的堂弟,任宥州剌史。其父李光儼任銀州防禦使。李繼遷十一歲就任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而不爭氣的族兄向趙光義獻出銀、夏等五州時,李繼遷才不過十九歲。

年輕的李繼遷無法忍受党項人就這樣屈服於北宋,失去党項人居住百年的銀、夏五州,但他也知道在大當家李繼捧都已經投降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力量抵抗宋人無疑於螳臂當車。他詐言乳母死,要出葬郊外,帶著幾十騎家丁逃往了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蒙古伊克盟巴彥淖爾),扯起反旗,號召党項人保衛自己的家園。

最初的日子很困難,在強大的北宋軍隊面前,李繼遷屢戰屢敗。但李繼遷卻激發起了党項人反抗宋軍的信心,一時各部紛紛起事,紛紛與李繼遷部聯合。

北宋一時無法平息李繼遷的勢力,於是想出了以夷治夷的辦法,重新任在開封過悠閒日子的李繼捧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鎮壓李繼遷。

李繼捧確實是沒什麼本事的熊包。到了夏州後,很隨意地向開封方面打了個報告,說李繼遷已經同意投降了。趙光義大喜,重新封李繼遷為銀州刺史。李繼遷以此為計,向曹光實詐降。曹光實心想朝廷的官爵都封下來了,李繼遷投降的事挺靠譜,僅率數百騎前往受降。被李繼遷設伏斬殺。失去主將的宋軍沒了主心骨,銀州被李繼遷攻克。

此時是雍熙二年(985年),北宋帝國的眼光和精力主要放在了幽雲十六州和遼國人上面,並在雍熙三年發動了著名的雍熙北伐收復幽雲十六州之戰。這讓李繼遷有了發展的機會。李繼遷在政治上施行聯遼反宋,向遼國稱臣,遼太宗封其為定難軍節度使、都督夏州軍事。

在遼、宋打得火熱的時候,李繼遷趁火打劫,在夏州大敗宋軍安守中部,一度攻克了夏州。

遼事上已是焦頭爛額,李繼遷又成了釘子戶。趙光義想過很多辦法,用李繼捧對付李繼遷,對李繼遷封官加爵予以安撫,進行經濟封鎖,但都無效。北宋王朝送給的糖衣炮彈,李繼遷總是把糖衣收了,炮彈給北宋人原封不動的送回來。

李繼遷的膽子越來越大。至道二年(996年),宋軍送往靈州的四十萬石粟竟然被李繼遷給劫了,趙光義惱羞成怒,派出五路大軍圍剿李繼遷,李繼隆出環州(今甘肅環縣),丁罕出慶州(今甘肅慶陽),範延召出延州(陝西延安),張守恩出麟州(陝西神木境),王超出夏州(今陝西靖邊東北)。

宋軍撒下天羅地網,李繼遷卻展開了乾坤大挪移,騰挪閃躲,跟宋軍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五路大軍只王超、範延召遇到了李部小股部隊,其他皆無功而返。

李繼遷作好與宋人打持久戰的決定,一直耗下去,看誰的精力足鬥志高。趙光義還有這精氣神和牛勁,但當他死後,他的兒子宋真宗趙恆就失去了與黨項羌人玩貓捉老鼠遊戲的興致。至道三年(997年),李繼遷與趙恆達成了停火協議,條件是李繼遷向北宋稱臣,被北宋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而宋人將佔據的夏、銀、綏、宥四州歸還李繼遷。打了十五年的游擊戰爭,李繼遷終於帶領党項人收復了自己的故土。

趙恆的妥協並沒有帶來他想要的和平,經過多年的戰爭,李繼遷帶領的已經是一隻極具戰鬥力的鐵血之師,他想要的已經不僅僅是銀、夏五州了。宋鹹平四年,李繼遷連破宋屬定州、永州、清遠軍(今甘肅環縣西北),並在鹹平五年(1002年),率部攻下了北宋所屬的靈州(寧夏靈武),守將裴濟城陷戰死。

佔據靈州後,党項人的勢力終於進入了河西地區。

宋代的河西地區是指黃河以西的州郡:興州(今寧夏銀川)、定州(今寧夏羅平)、懷州(今寧夏銀川)、永州(今寧夏永寧)、涼州(今甘肅武威)、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敦煌)。當時的河西地區由吐蕃、回鶻等少數民族政權所佔據,均臣服於北宋王朝。


河西--党項人的立國之戰

西夏北宋河西地區地圖

河西地區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更是歷代中原王朝的戰馬基地,尤其是北宋王朝的版圖中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後,在戰馬給濟上最為依靠河西地區。對於党項人來說,控制了河西地區,不僅直接掐斷河西地區對北宋戰馬的輸送,自己更獲得了巨大的物資糧食倉庫。而軍事上,佔據了河西地區,党項人就擁有了與宋人和遼人平起平坐的本錢,可以與遼聯合,西北兩面夾擊北宋,也可以和北宋聯合攻遼。河西地區,對於北宋和党項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只有党項人有志在必得的決心。

党項人爭奪河西的道路並沒有一帆風順,李繼遷就在河西停住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公元1003年,李繼遷以聲東擊西的戰術,襲破了“畜牧甲天下”的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縣)。之後吐蕃六穀部潘羅支部偽降,李繼遷不以為備,在檢閱部隊時被潘羅支一箭射中左眼,大敗逃回靈州,於次年正月逝世,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其子李明德、其孫李元昊都繼續執行著李繼遷的戰略,加強對河西的控制和爭奪,而表面上對北宋臣服。

可惜的是,北宋帝國並沒有完全意識到河西地區的危機,對於党項人在河西的步步侵蝕,板子打在別人屁股上不痛的態度,表面上支持河西諸部抗夏,自己卻不出什麼力,想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特別是到了宋仁宗時代,由於與遼人及党項人都沒有了大規模的戰爭,北宋帝國軍馬的需求量逐步下降,與河西諸戎一度“比年不通朝貢”,北宋人覺得天下無戰,河西地區的戰馬也不那麼重要了。

由於北宋人的鬆懈,党項人在河西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勝利。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李德明率其子李元昊襲擊甘州回鶻,一舉滅亡甘州回鶻。之後李德明逝世,上臺後的李元昊又攻陷了涼州。1036年,又攻陷回鶻瓜、沙、肅各州,斷絕了吐蕃通宋之路。

党項人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三代經營,最終佔據了河西地區,確立了党項人的立國基石,也改變了宋、遼、夏之間的政治軍事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