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宴席變“冷席”,20桌酒席只來了13桌,感情淡了還是人變了?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古時候的人們都是非常講究禮尚往來的,大家都是抱著謙遜的態度與人交往,才能維持良好的人情關係的。禮貌是大家都應該具備的一個品質,特別是農村的地區,大家都是很淳樸善良的,最看重的就是人情冷暖了。但是現在農村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酒席變成了冷席,農民紅包轉賬禮到了,人卻不到場,這又是為什麼呢?

農村宴席變“冷席”,20桌酒席只來了13桌,感情淡了還是人變了?


首先就是人情味淡化了。這點想必大多農村朋友都深有感觸。舉個簡單例子,過去同村人見面都是問家裡人怎麼樣,身體好不好最近有什麼忙需要幫啊等等,讓人感覺很溫馨。而現在見面的話題卻成了收入怎麼樣,孩子在哪上學/工作,結婚了沒,家裡買房了沒等。雖然這也是關心,但讓人感覺涉及的更多的是經濟上的,沒有過去舒適了,有時也會讓人有一些難堪。賺得少怕讓人瞧不起,賺得多傳出去一是怕人借錢,二是怕人說錢路不正,總之一來二去人情味慢慢的流失,有些可去可不去的也就不去了,''冷宴''也就多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20桌酒席只來了13桌,感情淡了還是人變了?


其次現在的農村人越來越少,過完年,大量人口外出,農村就成了空心村,過去家家在家務農,現在家家外出打工,光農民工數量就有2.8億,且多為青壯年人口,因此留守在家的農村人口只是一小部分。很多人在外務工,路途遙遠,來回不便,因此老家有人情禮節,自然不能到場,畢竟來回就得很長時間。有的甚至壓根不知道,事後才得以知曉。

農村宴席變“冷席”,20桌酒席只來了13桌,感情淡了還是人變了?


最後就是農村的酒宴也變得沒啥新鮮感了。以前農村條件差,也就酒席上能吃點好吃的。像是大魚大肉,只有宴席上才會有。現在農村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變,平時吃點魚肉變得司空見慣,況且宴請的次數一年裡也增加了許多,農民門對一些人情往來的份子錢,心裡有了寫厭煩。但是不去參加也面子上不好,所以就找人代為轉交一份份子錢了事。

農村宴席變“冷席”,20桌酒席只來了13桌,感情淡了還是人變了?


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感覺現在同村農民間,人情味少了很多,平時大家相互不聯繫,只有逢年過節,或者有啥大事時候才能遇到,寒暄沒幾句也就沒話說了。很多農民其實心裡還是希望回到最初的淳樸時代,少一點金錢,多一點情感關懷,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您留言區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