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后,让我用历史为你还原记忆中的巴黎圣母院的样子

前言

屹立了856年的巴黎圣母院,我们似乎从未想过它会有倒塌的一天。

但是就在15日的傍晚,看起来由于是施工事故原因导致的一场大火,就这样烧毁了了它。尖塔倒塌,一扇玫瑰花窗被毁,整座圣母院更是受损严重,不过所幸的是,圣母院的整体结构被得以保存。

一场大火后,让我用历史为你还原记忆中的巴黎圣母院的样子

着火后的巴黎圣母院 图片来源:新浪网


民间基金会开始为重建筹集资金

报道称,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法国总统马克龙当晚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将共同重建巴黎圣母院。这是我们法国命运的一部分,我将自明天起发起一个全国性的修复集资订阅,也希望境外的人们能参与进来”。法国一基金会也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筹款链接。

马克龙还呼吁称,希望有才能的匠人们能帮助参加重建。已进入教堂内部的巴黎市长伊达尔戈介绍称,一部分教堂表面的工艺品已得到抢救。而位于巴黎圣母院底层正中的十字架屹立未倒。

其实,长期以来,巴黎圣母院因为空气污染和酸雨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和损害,但由于修缮费用高昂,修复工程迟迟没有进行——因为至少需要1亿欧元。直到去年,法国政府才决定为修复圣母院出资4000万欧元,圣母院则需另外寻找2000万欧元。但这次修复工程才进行到一半,圣母院的塔尖就已经因火坍塌了。

俄专家:修复至少需要十数年

俄罗斯东正教会首席古迹保护负责人、宗主教文化理事会成员大司祭列昂尼德·加里宁认为,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将至少需要10-12年。

他表示:“从火灾的规模来看,损失十分巨大。不仅要恢复大教堂的外部环境,还要检查结构要素。这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首先是在评估方面,然后是恢复方面。考虑到这是在法国发生的,一切都将一丝不苟地完成。我认为大教堂将在10-12年内修复,不会再少。”

加里宁认为,西方修复工作一直持续很长时间。他还补充称:“这不是俄罗斯,我们习惯于气候和现实的复杂性。在法国,这可能持续十数年。”

古驰母公司老板捐款1亿欧元,苹果CEO库克也发声苹果将捐款帮助重建巴黎圣母院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Kering)董事长兼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发表声明称,其家族将捐款1亿欧元用于修复巴黎圣母院。

皮诺家族曾在2009年佳士得拍卖中拍下圆明园流失文物12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并于2013年将它们归还中国。

苹果CEO蒂姆-库克(Kim Cook)也在Twitter上发布推文称,苹果将通过捐款来帮助重建巴黎圣母院。

“我们为法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感到心碎。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巴黎圣母院代表了希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每个人都很安全。苹果将捐款支持重建计划,帮助恢复巴黎圣母院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并留给后人瞻仰。”

那么现在,让我为你讲述一点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历史

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它见证了法国近代史上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它开创了欧洲建筑史上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先河;

它是世界最美的十大教堂之一;

以它为背景的同名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轰动世界。

历史背景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斯德岛的东南端。斯德岛被誉为巴黎的头脑和心脏,是宫廷、司法和宗教的中心。它也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打开了欧洲建筑史先河,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座教堂从1163年动工兴建,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由教皇亚历山大和路易七世共同奠基,历时182年,于1345年竣工。迄今已有674年的历史。它的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它因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一场大火后,让我用历史为你还原记忆中的巴黎圣母院的样子
一场大火后,让我用历史为你还原记忆中的巴黎圣母院的样子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事件

1239年圣路易国王将荆棘花冠放在圣母院。

1302年飞利浦-勒柏尔(Philippe le Bel)在圣母院启开首次皇家国家召集大会。接着各式各样的仪式: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等

1430年年轻的英皇亨利四世的加冕礼

1455年平反圣女贞德诉讼。民族女英雄贞德为法国领兵征战大获全胜,但后来被出卖,遭火刑处死。多年后圣母院教会予以平反昭雪,举行平反仪式,在院内竖立贞德的雕像,从此后人尊称为"圣女贞德"。

1572年瓦卢斯(Valois)的玛格莉特(Margurerite)嫁给那瓦伐(Navarre)的亨利。

1687年举行大公爵的葬礼。

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心愿修改祭坛,以荣耀圣母。

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莅临加冕拿破仑帝王。

1811年罗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礼。

1944年8月26日在圣母院里举行巴黎解放纪念典礼。

1945年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

1970年11月12日在此举行戴高乐将军的国葬。

1980年5月31日教宗保罗二世在此举行非凡的祈祷晚会。

内部结构

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 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St. Anne)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Bishop Sully)为路易七世(Louis Ⅶ,于12世纪下令兴建圣母院)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Virgin’sportal),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拱门上方为众王廊(Galerie des Rois),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Musee de Cluny)。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

“长廊”上面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彩色玻璃窗。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有九公尺(约10米),俗称“玫瑰玻璃窗”,其直径,建于1220-1225年,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借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

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它们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里,思索它们脚下那群巴黎城里的人们的命运。

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后来竣工,没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主体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圣母院后殿始建于1370年,它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高低脚拱半径达15米左右,别具一格的后殿建筑不愧为歌特建筑的杰出之作。

走进这座教堂里,四处可见虔诚的信徒双手交叉合拢抵住下巴,闭眼凝神虔诚的祈祷,更突显巴黎圣母院的庄重肃穆。如今的圣母院兼具宗教、艺术和旅游价值与一体,是巴黎必到之处,登上巴黎圣母院顶端可眺望整个巴黎,欣赏绝美的塞纳河精致。走近巴黎圣母院,可见雕有基督教经典之作—《圣经》的三个桃状大门圣母门、审判入口大门和圣安娜们依次排列,雕刻栩栩如生。圣母院共三层,顶层风景极佳。矗立在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是对古老巴黎历史的承载。

一场大火后,让我用历史为你还原记忆中的巴黎圣母院的样子

一场大火后,让我用历史为你还原记忆中的巴黎圣母院的样子

圣母院的花窗

雨果创作的同名小说轰动世界

1831年,29岁的雨果发表了轰动世界文坛的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小说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讲述了美丽的吉卜赛姑娘埃斯梅拉达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全书弘扬了埃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的正义、善良。这部小说不仅使巴黎巴黎圣母院名扬世界,也引起了法国举国上下对这个名胜古迹保护的关注,当年法国政府即拨巨款对圣母院进行了修复。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创作背景

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1828年,雨果与书商戈斯兰签订协议,答应为他写一部沃尔特•司各特式的小说。作者为此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书籍,看过巴黎一些旧址遗迹,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15世纪的巴黎。大约是175年前的一天,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北钟楼暗角里,发现墙上刻着一个希腊单词:命运。这个单词触动了他的灵魂,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写下了《巴黎圣母院》这部包含着历史、建筑艺术、神权、宗教、爱情和暴动等诸多内容的,并且与这座教堂一样不朽的著作。

《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一场大火后,让我用历史为你还原记忆中的巴黎圣母院的样子

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剧照

后记

如今外部结构荡然无存的它,会让你不由发出几分感慨。

因为巴黎圣母院曾遭受数次火灾,建筑外观也在重建后有所改变。

这次在火灾中坍塌的塔尖就是建于19世纪的一次修缮。当时,设计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塔尖的高度,使其外观上更精致。

而如今大火焚毁了外部的现在,让我们静待法国的重新修建,终有一天我们能见到一个更加美丽的历史性的建筑。

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已不知去向,也不见了敲钟人卡西莫多的身影。

但不变的是:这座古老的石头砌成的高大壮丽的圣母院依然屹立在塞纳河畔,默默地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