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传连载丨乱世之下的懵懂童年

1924年3月10日,在江南水乡的浙江海宁,查良镛呱呱坠地。这便是日后的金庸。

海宁查家自查士睿的儿子查瑜之后的六代,都没有严格的字辈,而自第七代起,便开始用字辈取名,传至金庸这一辈,正好是“良”字辈。查文清为孙儿取名为“良镛”,“镛”字是古代的一种大钟,作为一种乐器。查文清希望自己的孙儿日后可以敦厚、稳重。在金庸的小名上,查文清取为“宜孙”,家人也常唤作“宜官”。“金庸”这个笔名,是他在写小说的时候,把“镛”字拆开来的署名。

金庸传连载丨乱世之下的懵懂童年

金庸出生正当民国初立,中国时局尚处在一片动荡之中。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施压……

外界战乱仍然在继续,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海宁查家的祥和安宁。查良镛在查家的庇护之下开始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百年之前的名门望族,传至今日仍然风光不减,此时的查家也可算得上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不仅拥有钱庄,还有着近千亩的土地。查家对于查良镛来说,就是一个大花园,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其中,见识到很多东西。在家时查良镛时常与自己的堂兄弟们嬉戏追逐,而父母也时常会带他去镇上看戏。

每到看戏的日子,查良镛总是兴奋地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等着出发。而当马车走在路上的时候,他又总是会疲倦地在母亲怀中睡去。总算到了剧院,在戏剧还没开场的时候,父亲总会与一些朋友交谈几句,这些叔叔伯伯也常常夸赞查良镛乖巧伶俐,查良镛总能为此高兴一整天。

有一次的戏剧曲目是“猪八戒高老庄招亲”,查良镛被戏中的剧情深深吸引住了,后来他时常缠着母亲给他讲猪八戒的故事,母亲被他吵烦了,只得对他说这是《西游记》中的故事,让他等到父亲和哥哥们读书的时候,去找他们讲故事。查良镛在心中暗自记下了《西游记》这个名字, 他时常自己来到藏书丰富的书房,去找《西游记》看。虽然还没有进过学堂,但是查良镛从小便处在查家书香之气的熏染之下,小小年纪倒也识得很多文字。

查良镛在看过一些情节之后,也非常热衷于把书上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而家里的很多玩伴都非常乐意听他讲故事,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加上查良镛丰富的肢体语言,总能使得听者拍手称奇。而在讲完故事之后,玩伴们也会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西游记》中的故事演绎出来,每当那时,院子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查良镛小时候一点也不调皮,而是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浙江一带, 提到“查氏藏书”,定然是人尽皆知。面对这些丰富的书籍,查良镛就像是进入了一片广阔的海洋,自己可以在其中自由地驰骋。查家的藏书既有古典书籍,也有小说一类的新型书目,查良镛的伯父、父亲、兄长们,都是大学毕业,这些书籍也是他们喜爱读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查良镛接触的书目种类越来越多,文学的积淀也越来越深厚。

金庸传连载丨乱世之下的懵懂童年

查良镛8 岁时第一次接触到武侠小说, 那是顾明道写的《 荒江女侠》。顾明道向来以写言情小说为主,然而这本书却在扣人心弦的爱恨情仇当中融入了行侠仗义的内容,从而开辟了言情武侠小说的先河。《荒江女侠》深深吸引了查良镛,他似乎看到了一个新奇而又多彩的武侠世界。这一时期,武侠小说的发展更为多元化,与历史结合的历史小说也渐次出现。这些离奇瑰丽的各色小说,成为查良镛童年的主要“玩伴”,并为他日后的武侠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男孩子,查良镛一不调皮,二不与人打架,其乖巧懂事使得查枢卿和徐禄对他宠爱有加。为了培养查良镛的文艺修养,夫妻二人还专门买来一架钢琴,请了钢琴师傅,教查良镛学习弹钢琴。在师傅的教导下,查良镛学得有模有样,钢琴师傅还时常夸赞他很有音乐天分,他就这样学习了一年多。

查良镛除了静静地待在书房看书和在屋里练琴之外,也会时常与玩伴们来到查家外面的宽敞巷子中踢足球,安静惯了的查良镛每当这样活动起来时,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只是这样的运动,再加上是一群小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有一次,查良镛在与玩伴们踢足球时,担任的是守门员,当时他心里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守住球门,不能让对方把球踢进去。所以,当速度飞快的足球迎面“飞”来时, 伴着双方玩伴们的呼声,查良镛想都没想就扑了上去,球是拦下了,然而查良镛的手却受伤了, 经过治疗, 查良镛右手的无名指因强烈撞击而受伤。而受伤的查良镛仍然坚持练钢琴,但是钢琴师傅却建议他停止练习。于是查良镛童年的钢琴梦就此便结束了。

金庸传连载丨乱世之下的懵懂童年

毕业证书

查良镛的童年遇上了乱世,但乱世的影响却没有侵蚀他的乐趣。这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只是这样懵懵懂懂的日子能否维持下去呢?(未完待续)


金庸传连载丨乱世之下的懵懂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