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靖宇縣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4月初,省政府發佈公告,正式批准靖宇縣退出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靖宇脫貧攻堅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脫貧攻堅 產業先行

靖宇縣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200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脫貧攻堅啟動以來,靖宇縣把實現脫貧攻堅與發展特色產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因戶施策”和“以獎代補”等產業扶貧項目的實施,最終實現了農村貧困戶“家家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目標。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2億元,發展平貝母、天麻、返魂草等中藥材13000畝;發展藍莓、大果榛子、黑果花楸等經濟林12000畝;發展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480萬袋。累計受益貧困人口48780人次。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2019年,全縣農田人參種植、中藥材種植、食用菌栽培、經濟果林栽培等特色產業規模達到8.6萬畝,實現特色產業產值15.2億元,純收入4.5億元,直接帶動農村3500多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優化佈局 特色鮮明

靖宇縣在實施扶貧產業項目過程中,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本著“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宜果則果、宜藥則藥”的原則,積極引導貧困村和貧困戶依託村屯區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位於東部松花江沿岸的花園口鎮、赤松鎮、三道湖鎮,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良好,有勝利、前進、珠寶、向陽等12個村率先發展特色蔬菜、香瓜、西瓜、藍莓、黑果花楸等瓜果特色產業;位於縣城西部的龍泉鎮和蒙江鄉,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有南陽、復興、四海等16個村重點發展人參、平貝母、百合等為主的中藥材特色產業;縣城南部的三道湖鎮、花園口鎮溪流縱橫、飼草豐富,有白江河、燕平、新華等9個村突出發展林蛙、梅花鹿、野豬等特種養殖業;縣城北部的景山、赤松、那爾轟三個鄉鎮,森林資源茂密,勞動力資源豐富,有景山、那爾轟、赤柏等10個村優先發展了黑木耳、元蘑等食用菌產業。縣城中心的靖宇鎮有鎮郊、河南、永生等6個村積極興辦土特產品加工業。

全縣特色產業專業村達到 53個,“南陽貝母、珠寶香瓜;復興人參、北山天麻;支邊藍莓、白江林蛙”等地域特色產業村形成獨特優勢。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典型示範 大戶引領

在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中,涉農部門和鄉鎮政府十分注重特色產業典型大戶的培育。近幾年,先後培育人參西洋參種植;平貝母、天麻、返魂草等道地中藥材栽培;黑木耳、平菇、榆黃蘑等食用菌栽培;藍莓、山葡萄、大果榛子等經濟林栽培;林蛙、梅花鹿等經濟動物養殖等特產大戶280多戶。

“養蛙能手”徐太成、“蘑菇大王”吳長髮、“天麻狀元”李兆春、“藍莓牛人”王百先等特產業大戶在全縣赫赫有名,成為農村脫貧攻堅的產業領軍人物。蘑菇大王吳長髮註冊成立了靖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培育黑木耳試管母菌3萬支,二級黑木耳菌種8萬袋,帶動全縣460多戶農村貧困戶發展黑木耳200多萬平方米。天麻狀元李兆春成立了白山靖珍天麻開發有限公司,每年生產天麻菌種5萬瓶,帶動全縣260多戶貧困戶栽培長白山烏杆仿野生天麻10多萬平方米。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抱團發展 合作經營

“散兵遊勇”難以發展扶貧產業,抱團合作才能壯大產業規模。隨著特色產業規模的不得發展壯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大量湧現。全縣有人參西洋參種植、中藥材栽培、經濟林栽培、食用菌栽培、經濟動物養殖以及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特產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320多個,直接帶動農戶6800多戶,其中貧困戶1200多戶。

許多合作社建立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內部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產業聚集、抱團發展的良好氛圍。赤松鎮食用菌產業大戶李國君,註冊成立了靖宇縣沐風菌業有限公司,吸納5戶農村貧困戶季節性務工,每戶貧困戶年增收5000多元。龍泉鎮宇月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秀虎本身就是殘疾人,他優先安排殘疾人和貧困戶10多人常年在合作社從事平貝母、靈芝等基地管理工作,每年為貧困戶創收10萬元以上。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龍頭帶動 產品做精

靖宇特色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有效帶動了農村貧困戶增產增收,也源於龍頭企業的有效拉動。全縣現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戶,省級龍頭企業13戶,市級龍頭企業34戶,縣級龍頭企業24戶。

以長白山皇封參業、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參、吉林炳華中藥、中民康達藥業等為龍頭的人參西洋參加工龍頭企業達到 24戶,年加工人參西洋參幹品800噸。以北佳中藥材、白山林村中藥、靖宇縣大業土特產批發、宏瑞平貝母科技為龍頭的道地中藥材加工企業達到12戶,年加工中藥材7600噸。以靖發生物科技、白山靖珍天麻等為龍頭的食用菌、山野菜加工企業已達6戶。年加工食用菌、山野菜等產品1200噸,以吉林森工森林食品、吉林奇諾莓飲品、蘭馨飲品等為龍頭的藍莓、山葡萄等特色漿果飲品加工企業達到6戶,年加工產品1000噸。以三寶堂生物科技、吉林省億佳鹿業、白山貴華堂參茸等為龍頭的鹿產品、林蛙油加工企業達到6戶,年加工林蛙油和梅花鹿產品18噸。這些龍頭企業每年可實現加工業產值6億元以上。中民康達公司的“人參純粉片”、長白山皇封參業公司的“皇封牌”系列產品、三寶堂公司的“吉珍三寶”林蛙油膠囊等系列產品產品被評選為“吉林名牌”產品。結合脫貧攻堅打造了“靖美南山”、“密營裡”、“老農夫”等扶貧品牌。全縣有16戶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國家地理標誌、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認證產品總數達到30餘個,認證產品產量達到1000餘噸。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強化服務 技術跟蹤

為了推進農村扶貧產業健康發展。靖宇縣農業、科技、特產等職能部門積極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導服務,他們組建了人參西洋參種植,平貝母、天麻等中藥材栽培,藍莓、大果榛子等經濟林栽培三個技術交流微信群,把特色產業貧困戶吸收到群裡,由特產專家定期開展技術信息交流活動。

縣裡還通過集中辦班、分散指導等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活動,近幾年舉辦大型科技培訓班10多期,分散技術指導100多期,聘請並培訓村幹部、第一書記等扶貧產業指導員400多名。印發《產業扶貧技術手冊》4000餘份。培訓農民技術骨幹3000人次以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掌握了2到3項農村實用技術,為產業扶貧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技術基礎。

“參 蛙 果 藥”助 脫 貧

作者 記張貴友 記者 石巍 侯春強

總編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