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展覽】聆聽

【網上看展覽】聆聽

【網上看展覽】聆聽
【網上看展覽】聆聽

揭啟塵封的歲月

沙井文化考古與發現

聆聽沙井繁華——

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逐漸形成,他們的足跡踏遍了歐亞大陸。其中,有一支部族遷徙到如今甘肅河西走廊東部地區,在石羊河、金川河流域繁衍生息,開創了輝煌燦爛的遠古文明。這支部族歷經西周、春秋、戰國數百年時間,留下了數量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被稱為沙井文化。沙井文化屬於長城沿線北方青銅文化,是甘肅獨有的遠古文化類型。

【网上看展览】聆听

發現之旅

時間:1924年

地點:民勤縣沙井子村、金川區三角城村(原尚家溝村)

人物:安特生及其助手白萬玉

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

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被稱為"仰韶文化之父",他改變了中國近代考古的面貌,被譽為“中國考古學界創世紀的拓荒者”。

【网上看展览】聆听

起因:為了理清中國史前文化發展脈絡,為仰韶文化西來說尋找證據。

經過:在甘肅、青海一帶進行考古發掘期間,北上河西走廊時在民勤縣的沙井子村發現一種新的文化類型,繼續向西來到金川區境內發現相似類型的文化遺址——金川三角城遺址。

結果:將這一新的發現命名為“沙井期”,列為甘肅史前文化最末期。距今約3000-2700年。

探索之旅

時間:20世紀40年代

地點:金川區三角城遺址

人物:夏鼐、閻文儒、裴文中

【网上看展览】聆听
【网上看展览】聆听

夏鼐

【网上看展览】聆听

閻文儒

【网上看展览】聆听

裴文中

起因:受安特生髮現影響,重履足跡。

經過:先後對金川三角城遺址進行試掘,撿拾或收購陶器、青銅器、石器等數十件,並詳細記錄於其著作當中。

結果:裴文中首次提出“沙井文化”的命名,對“沙井文化”分佈範圍有了進一步推測,逐步揭開沙井文化神秘面紗。

邂逅之旅

第一次邂逅

時間:1976年冬

地點:金川區三角城遺址

人物:三角城村村民

起因:村民在城址中挖灰土施肥

經過:村民在城址中挖灰土施肥時,發現了陶器、銅刀和銅鏃等文物。

結果:武威地區和永昌縣文化部門先後兩次派人到現場進行調查瞭解,並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第二次邂逅

時間:1978年秋

地點:金川區三角城遺址

人物:尚家溝林業站工人

起因:尚家溝林業站為“上山下鄉”插隊知識青年修建宿舍。

經過:平整地基時發現了蛤蟆墩墓群,撿拾到一些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刀、青銅聯珠牌飾等文物,並出土了封堵偏洞墓口的木椽、芨芨草和人骨等。

結果:由於政策法令宣傳不夠,沒有及時向有關文物部門反應。

揭秘之旅

時間:1979年6月-1981年11月

地點:金川區三角城遺址

人物:甘肅省文物工作隊蒲朝紱等

起因:基於1979年3月對三角城遺址的一次複查結果,獲得甘肅省文化局正式發掘的批准。

經過:1979年6月-1981年11月前後8次跨越三個年頭對金川區三角城遺址(包括一個城址四個墓葬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考古發掘。

結果:出土文物2000餘件,清理墓葬585座。2001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永昌西崗柴灣崗沙井文化墓葬發掘報告》,這是迄今為止沙井文化研究最權威的著作。

回首之旅

時間:1986年9月-12月

地點:金川區三角城遺址

人物:

河西史前考古調查隊水濤、李水城等

起因:北京大學考古系與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決定在河西走廊進行一次大範圍史前考古調查。

經過:歷時3個月,在當地基層文物部門配合下先後前往民勤縣火石灘遺址、柳湖墩遺址、金川三角城遺址實地調查。

結果:1994年李水城發表《沙井文化研究》

(知識點參考李勇傑《曠野牧歌》)

【网上看展览】聆听

END

【网上看展览】聆听【网上看展览】聆听

●志願服務在行動 創城“包幫”我先行——金川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開展包幫志願服務活動

●“冬將盡 春可期” 金昌花文化博覽館恢復開館迎來首批遊客

●【網上看展覽】初見

【网上看展览】聆听【网上看展览】聆听
【网上看展览】聆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