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118輛坦克檢驗橋樑質量,國外也效仿,結果大橋被壓裂了

中國橋樑的歷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公社時代,在後來的隋唐宋三代,古橋樑發展到了巔峰時期,比如

趙州橋、洛陽橋以及盧溝橋等舉世聞名的古橋樑都具有極高的橋樑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樑建造的輝煌成就。

中國用118輛坦克檢驗橋樑質量,國外也效仿,結果大橋被壓裂了

而隨著新中國的發展,一大批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設,中國橋樑又一次創造出了輝煌的成就。從南京長江大橋到杭州灣跨海大橋,再到青島膠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等等。中國的橋樑基建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在世界五大橋樑工程中,中國橋樑佔數過半。而曾經的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後的驗收方式更是成為了各國媒體的頭版新聞。

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在中國橋樑史乃至世界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新時代的象徵,被視為中國的驕傲,有“爭氣橋”之稱。而當時南京長江大橋的驗收方式更是成為了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中國用118輛坦克檢驗橋樑質量,國外也效仿,結果大橋被壓裂了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鐵路運量大增,儘管將火車運力從每日的20渡提高到每日的100渡,但仍不能滿足國內運輸需求。為了解決國內緊張的運輸需求,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末期,國務院提出了要修建一條橫跨長江的大橋來滿足南北日益激增的運輸需求

長江大橋從1956年開始進行勘測設計工作到1960年開始全面動工,前後用了整整4年時間做準備。由於這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橫跨長江的大橋,這對於剛從戰爭泥潭中走出的新中國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在大橋建設的過程中,由於橋址地質複雜,加上遇到了技術上以及自然災害等多方面的困難,使得建造工作難度大大加深,但我們的建造工人並不因此氣餒,反而磨杵成針,迎難而上,克服了重重考驗

中國用118輛坦克檢驗橋樑質量,國外也效仿,結果大橋被壓裂了

南京長江大橋從1960年開始破土施工,到1968年建成正式通車,前後用8年時間,耗資近3億人民幣,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而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全球為之震驚。

而當時長江大橋的驗收方式也令世界歎為觀止,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作為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和建設的長江大橋,驗收工作自然不能馬虎,但如此巨大的橋樑,如何檢驗它的質量以及承載重量,成了當時比較頭疼的問題。

中國用118輛坦克檢驗橋樑質量,國外也效仿,結果大橋被壓裂了

但最終還是決定以最“笨”且最直觀的方式來進行驗收,於是讓時任南京軍區的司令員許世友將軍,調百輛坦克同時開過橋面,以檢驗大橋的質量問題。

1967年8月22日,南京大橋正式竣工。當天,十數萬民眾湧入長江南北兩岸觀看這座舉世矚目的中國橋樑的驗收方式,隨著一陣陣轟鳴聲,一支由118輛坦克組成的“驗收大軍”浩浩蕩蕩地駛入長江大橋之上,一輛坦克重30餘噸,總重量超過3500噸的坦克在南江大橋上浩浩蕩蕩地成功通過。

隨後,由鐵道部會同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上海鐵路局、大橋工程局等單位組成大橋驗收交接組,在橋南往返開行重載列車試驗,測驗數據,取得實測結果,證明鋼樑及其結構等均優良,達到設計標準。

中國用118輛坦克檢驗橋樑質量,國外也效仿,結果大橋被壓裂了

當宣佈長江大橋驗收成功的那一刻,舉國歡呼,都為中國自主完成的這一座具有時代象徵意義的橋樑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所有的驗收過程,都被當時的記者紀錄拍攝了下來,這一“笨重”的驗收方式很快就登上了國際媒體的頭版,各國紛紛對當時新中國的基建能力立豎起大拇指。

而南京大橋的驗收方式也深受國外關注,最為關注的就是歐洲的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了,因為他們當時也在其國內建成了一座名為魯斯爾頓的大橋,而驗收方式也困擾了當地的設計師,當看到中國用上百輛坦克以檢驗橋樑的質量標準時,這個國家因此而受啟發,決定效仿中國。

在魯斯爾頓大橋竣工後,捷克斯洛伐克軍方也效仿中國調動出了100輛坦克浩浩蕩蕩地駛入大橋,為此該國還邀請了國際媒體到現場直播報道,目的是為了宣傳該國基建實力。

中國用118輛坦克檢驗橋樑質量,國外也效仿,結果大橋被壓裂了

可誰料,當這100輛坦克還未盡數駛入,僅半數坦克駛入大橋後,橋樑上即出現多條大大小小的裂縫,當時情況十分危急,不得不停止其他坦克上橋,並下令橋上的坦克立即撤退。

由於當天是現場直播,這一驗收情況大家都看在眼裡,這座橋不僅讓該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還讓捷克斯洛伐克蒙受著奇恥大辱,所幸及時發現了橋樑裂縫,否則這100輛坦克同時駛入大橋後一旦造成橋樑垮塌,百輛坦克好歹也值數十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