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小杂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太多钓鱼人做错了

前言:很多水库、湖泊、河流、沙坑等野钓环境,钓鱼最大的问题就是——小杂鱼太多,麦穗鱼、白条鱼、窜条鱼等数量大、活性高、抢饵凶猛……

这一大类的小杂鱼,会从钩饵入水那一刻一直追到窝点里,不停的“推、抢”钩饵。轻者漂相杂乱,重者根本无法正常观漂钓鱼~

问题:很多钓鱼人遇到这种环境或鱼情,第一反应就是最大化的规避杂鱼,甚至把规避杂鱼放在了首位……但是您想想,尤其钓鲫鱼、鲤鱼的时候,是不是也因此导致钓获不佳了呢?

由此,如何认识和应对小杂鱼?就是咱们今天的主题~

规避小杂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太多钓鱼人做错了


首先要正视小杂鱼的出现和作用

  • 小鱼不闹,大鱼不到

在水广鱼稀的地方野钓,必须打窝,但打窝势必会招来活性高的小杂鱼。如果连小杂鱼都诱不来的话,往往其它的鱼就不用想了……很多时候,相对大些的鲫鱼、鲤鱼都是“追着”小杂鱼的脚步进入窝点的

放弃幻想,不要想着:一条小杂鱼没有,而诱来的全是鲫鱼、鲤鱼。除非您在一个只有目标鱼能存活的污染水域呀,所以,正视小杂鱼的现象,很重要。

  • 大鱼进窝,小鱼不闹

尤其垂钓大型鱼,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甚至在许多垂钓场所要以此来“观察鱼情”,比如,浮漂很长一段时间都表现出小鱼在闹,而突然或短时小鱼不闹了,甚至能看到小鱼水面四散逃窜,这些反而都是典型大鱼进窝的现象。

规避小杂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太多钓鱼人做错了

不过分诱来小杂鱼才是“抗干扰”的核心

明确这个核心问题需要从“小杂鱼“的喜好与特点着手:

  • 小杂鱼喜欢腥味剂(腥味香精),其次才是动物蛋白和一些虫饵

只有在水温低或小杂鱼不近岸的季节或时间段,才能较多使用腥味剂的饵料或红虫,尤其含有许多腥味剂的商品饵,一旦狂招小鱼,这个“腥窝子”是几天不散的。

  • 小杂鱼更喜欢小粒径的“雾化”型饵料

闹小鱼的时候,要根据“闹”的程度,来控制小粉径粉饵的比例和饵料整体的雾化程度,十分必要时,要使用无雾化的粮食类窝料或低雾化钓饵。

  • 特别是白天,小杂鱼更活跃

白天的小杂鱼,大多是中上水层为主要活动区域,持续下落的鱼饵可以把大量的小杂鱼诱到水底,所以此时需要缩短饵料到底的时间,比如,换用大配铅、增加饵料的密度等。

  • 注意

拿捏好上边的程度,其实才是我们钓好鱼的关键——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钓获目标鱼,而不是杜绝小杂鱼;一味把重心放在对抗小杂鱼上,反而常见是得不偿失的。下边咱们就用实例说明~

规避小杂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太多钓鱼人做错了


在闹杂鱼的沙坑野钓,还用红虫的实战案例

笔者近期经常在辽宁沈阳地区转战沙坑,典型的就是浑河边挖沙遗留下来几十亩的大坑,这种地方鱼种杂乱,小杂鱼中的白条鱼特别的多~

此地也有定期投放的鲫鱼、鲤鱼收费供大家垂钓的沙坑,但环境和小杂鱼“闹”的程度而言,更像是黑坑与野钓之间的一种形式,甚至比许多野钓地方的杂鱼还多。

由此,出现的问题也很典型,那就是传统的野钓避小鱼钓法和用饵思路效率太低,鱼获并不理想。比如,许多钓友本着“规避小杂鱼”,而使用玉米、麦粒、老坛玉米等,效果都不好,原因是我这边水温还低、水质清瘦……

所以我的应对措施,就截然不同,因为我深信:规避小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目的——而且事实现象也经常证明:一旦小杂鱼不闹钩,往往这一天目标鱼的钓获也寥寥无几~

规避小杂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太多钓鱼人做错了

所以,在这个许多人公认闹杂鱼的季节,我垂钓大鲫鱼依旧在使用红虫:

  • 钓饵

纯红虫。如果大鱼近岸或赶上有新撒入鱼的时候,就直接配大漂、拉红虫,因为此时虽然也闹,但是情况往往好得多;如果小杂鱼闹的厉害就皮筋套红虫,只要能“忍受”,鲫鱼、鲤鱼来了,目标鱼上钩率就会明显增加。看到这里您先别忙着抬杠,还有一层“外衣”,您继续往下看~

  • 窝饵

常规的鲫鱼散饵60%+VB米20%+红虫20%——利用粉饵成份主诱鱼,红虫主留鱼,果糖VB米主要增加窝料比重和存底、辅助留鱼。注:红虫图片被多次告知“引起读者不适”,所以本文刻意规避此类图片。

规避小杂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太多钓鱼人做错了

  • 窝料状态

加少量粘粉,“雾化”的状态需要把握好,放到水中,不会马上出现雾化和融散,要20-60秒慢慢的融散成一小堆最好,这个溶散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水深和闹小杂鱼程度、目标鱼的密度。

  • 钓法

如果目标鱼多,鱼情相对好,闹小杂鱼不特别厉害,上述窝料就正常做窝,只要大鱼进窝了(或者在新鱼巡坑阶段),小鱼就不怎么闹。

但如果目标鱼不多,小杂鱼够闹——下钩上皮筋红虫、上钩加粘窝料。以搓饵的方式,包裹住下钩的红虫,并根据水深,搓适合的大小,放弃“一摆、二摆”的过程。这可以说是我这季节闹小鱼地方还用红虫的“秘籍”

  • 小结

此种应对和钓法,不仅保证了诱鱼和留鱼的效果,同时使用红虫外包窝料达到——低雾化重饵快速穿越小鱼层,到底经时后,露出红虫,又能保证底部鲫鱼和鲤鱼适口性;红虫选择在下钩,也有利于“摘口”分辨出有效的中鱼信号~

如果水特别的深,还可以加大酒米的比例和窝料的粘度,这就更类似一种“包食”的瘦水应用了。

规避小杂鱼不是目的,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太多钓鱼人做错了


写在最后:

无论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耗子才是好猫,钓鱼也是同样的道理。针对自己常玩的水域和鱼情,合理的调整用饵比例和饵料状态,再选择适合的钓法,即可

在诱鱼与对抗小杂鱼之间取得一个适合的平衡“度”

本文不是提倡、更不是抬杠闹杂鱼还必须用红虫,而是通过我自己的实战垂钓,表述:“规避杂鱼不是目的,能高效钓获目标鱼才是真谛”,我是达奇钓鱼的原创作者“spetervcd”,感谢您的观看,期待您的交流并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