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的杂粮面食,莜面栲栳栳,有人认识吗?

说到山西人的“故乡风味”,首先想到的是丰富多样的面食。对于山西人来说,无论吃多少酒菜,面食始终是餐桌上的最后主角!

山西人的杂粮面食,莜面栲栳栳,有人认识吗?

“莜面栲栳栳”也称为“莜面窝窝”。它是山西特别是忻州高寒地区用细面条制成的一种面条。它也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它之所以叫“栲栳”是因为它是由柳条编成。它是农民用来取水或存放东西的一种用具。用莜面做成的栲栳栳,它不仅美味,而且特别容易饱,俗话说:“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这意味着吃完面条走了四十英里,而吃荞麦面只能走二十英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面条是一种非常丰富的食物。

山西人的杂粮面食,莜面栲栳栳,有人认识吗?

隋末唐初,唐代李渊被贬在太原留守,带着家人经过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就制作了莜面来款待,李渊:“你这叫什么”?老方丈回答:“栲栳栳”是植物的名称。 栲栳是指用竹子或柳条制成的器皿。后来,李渊成为皇帝时,他将老方丈派到五台山作为住持。老住持带领僧侣们路过静乐县。看到燕麦正好收割期,他将制作莜面栲栳栳的方法传给了当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王朝的变迁,袁焕的子孙避开战争,移居到大同的天镇,然后又搬到了张家口的张北县。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地把这种面食传到这些地方,使其成为山区人民的家常菜。现在,袁焕的第22代继承人袁博已经定居在张北县二泉井村。还保存着“莜麦”传统制作方法。它是全人类的一种“民间文化”,是唐代的一种“味道”。

山西人的杂粮面食,莜面栲栳栳,有人认识吗?

栲栳栳做工精细,外观精美,口感非常美味。想要做出美味的栲栳栳,就要以开水和面,将其放到面板上用手掌推动,然后用食指将其做成筒状,将彼此并排放置在笼子里,看起来像蜂窝。煮熟后香气扑鼻,食用时加“羊肉蘑菇汤,“一家吃十家香”,让人垂涎,食欲大开,莜面栲栳栳吃法多种多样。一种是沾卤子吃。卤子一般有羊肉蘑菇臊子,肉酱根据个人口味来制作,土豆,茄子等制成的酱。柔软的面筋可口,香味无穷。另一种是将蒸好的栲栳栳锥切成小块,然后翻炒。还可以直接蒸制食用,或蘸上酸辣酱食用。

山西人的杂粮面食,莜面栲栳栳,有人认识吗?

栲栳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高含量的微量元素可以增强大脑和醒目效果,还可以减少现代人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肝肾,造血和免疫增强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