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

他們堅守崗位,衝鋒在前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


01

80後退役軍人:“我不用休息,一線值守的同事們能早點吃上飯比什麼都好”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武寧街道黨政辦的兩名80後退役軍人祝曉林、曲維承擔街道物資收發、後勤保障的任務。因為各村封路,行車路線極其複雜,28個村的物資和食物派送足足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為了讓在一線值守的同事早一點拿到午飯,他們時常把“快一點再快一點”“我不用休息,一線值守的同事們能早點吃上飯比什麼都好”掛在嘴邊。


02

90後準媽媽:“我在村裡再多待會兒,你們放心!”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武寧街道張家村包村幹部王海雙是一名懷孕四個月的90後準媽媽。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領導讓她在辦公室待命。誰曾想,她領取防疫物資後,偷偷進村協助開展防疫工作。在村口設立的勸返點處,她耐心勸阻外來人員、對入村人員嚴格進行登記及體溫測量。手機鈴聲一遍遍響起,電話裡傳來:“海雙,別下村了,你快回單位!”她卻一直在說“我沒事,我在村裡再多待會兒,你們放心。”


03

90後小兩口:有愛更有擔當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武寧街道包村幹部左一惠獨自包侯家疃村,她和愛人幾乎同時接到返崗通知,小兩口初一一早就從老家招遠趕回牟平。疫情來臨,本該團聚的日子他們卻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左一惠下班的時候,她的愛人正在去執勤點的路上,而早上她出門的時候,她的愛人還未執勤結束。“我開始執勤了,你注意安全。”“嗯,你也注意戴好口罩。”簡短的互相問候和鼓勵成了他們微信聯繫的主要內容。


04

“今天過年,我要等爸爸一塊吃年夜飯!”

  文化街道分管衛生工作的辦事處副主任李元傑同志,他的兒子才三歲。年三十這天晚上,兒子跟媽媽說,“今天過年,我要等爸爸一塊吃年夜飯!”但在疫情面前,李元傑最終也沒能陪家人一起過除夕。從年三十開始,他就奔走在一線,逐門逐戶核對人口信息,手上記錄的紙張累計了一沓又一沓,連續多天加班到後半夜。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05

父親剛出院就奔赴前線

  文化街道芙蓉河社區黨委書記孔偉的父親年前因手臂不慎受傷住院,做了手術,臘月二十二剛出院,手臂的鋼筋還沒拆,需要人照顧。臘月三十,孔偉接到電話,要對福橋小區及梅苑小區外地返煙人員隨訪,他立刻給家人交待了如何照顧父親,就義無反顧的衝到了防控一線,夜以繼日的堅守在崗位上。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06

忍著病痛堅守

  開發區管委土地規劃建設處處長閆春國,因腳趾做過手術,行動不便,仍然堅持入戶摸排,導致舊病復發,但是他忍住疼痛,堅持走訪,帶領機關幹部對紫金花園23棟樓460戶居民進行全面摸排。


07

“我很好,勿念!”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大年初一,觀水鎮婦聯主席孫建華和愛人在親人的牽掛中義無反顧地踏上征程。七天來,兩人沒有見過一次面,電話也是說了幾句就匆匆掛斷,只有一句“我很好,勿念”。“我們是黨的幹部,在關鍵時刻,必須緊跟黨的腳步!我們兩個互相支持,我為我們這樣的家庭感到驕傲!”孫建華這樣說道。


08

準新娘七天連軸轉


來自牟平戰“疫”一線的堅守


  觀水鎮文化站站長張姝雯,年前剛剛登記,是一個準新娘。在除夕中午接到通知後,她義無反顧地返回了工作崗位,一連七天,熬夜加班,毫無怨言。她說:“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場!作為剛轉正的黨員,我牢記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一聲令下,我就必須衝上去,沒有任何藉口!”


  疫情還在持續,戰鬥還在繼續。危難時刻呼喚英雄、需要英雄、湧現英雄。我們相信,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還將不斷湧現出大批無私無畏、衝鋒在前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蹟,不斷激勵我們奮勇向前。我們也堅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必將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這場人民戰爭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