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艾葉草,又稱艾篙、艾草,是我國南方普遍都有的一種植物,在許多地方,人們直接用艾葉草的葉子包米飯來做著吃的。艾葉防瘟疫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因此艾草成為那個時候防瘟疫的功臣,現代醫學藥理證明艾草是一種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其對病菌有著抑制和殺傷的作用,而且對呼吸系統疾病也有防治的作用。

形態特徵

莖具明顯稜條,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綿毛。單葉,互生,

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莖中部葉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有柄,羽狀深裂,兩側2對裂片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又常3裂,裂片邊緣均具鋸齒,上面暗綠色,密佈小腺點,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白色絨毛;莖頂部葉葉全緣或3裂。頭狀花序排列成復總狀,總苞卵形,密被灰白色絲狀茸毛;筒狀小花帶紅色,外層雌性花,內層兩性花。瘦果長圓形、無冠毛。花期7-10月 。

分佈範圍

艾草分佈廣,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佈,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可一年一收。艾草的適應性較強,但以潮溼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長滿野生的艾草 。

主要價值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醫用價值

性味歸經: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

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溼殺蟲的功效。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溼、止冷痛,為婦科要藥。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洩瀉久痢,帶下,溼疹,疥癬,癰腫,痔瘡。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症,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溼瘡疥癬,祛溼止癢。陰虛血熱者食用艾葉的時候要慎重 。

艾葉粑粑的做法:

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艾葉齋是攸縣民間的特色小吃。艾葉齋的主要成份是一種野生的草,草長得像艾葉,做成的食品叫艾葉齋。只要把長得像艾葉的草採來洗乾淨,用開水加小量的石灰煮一下,撈上來漂洗後,再用糯米粉子加像艾葉的東西搓成柔軟,便可以做艾葉齋餅,放在鍋裡蒸,待到香噴噴時就可以吃。看起來翠綠色,聞起來芳香,吃起來柔軟。

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食材 :主料艾葉,幹磨糯米粉,幹磨粘米粉 輔料 純鹼 鹽 白糖 食用油 艾葉齋的做法

1、買新鮮艾葉(或者是自己去摘)挑去雜草,黃葉,老的艾葉莖。

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2、清洗艾葉三四次,洗洗乾淨,濾幹水。那艾葉洗到沒有一點髒物, 水要清亮到底。

3、 將適量鍋水燒開,同時放入艾葉和適量食用鹼(注意放鹼是關鍵的一點, 放了鹼艾葉容易煮爛,鹼放少了艾葉就煮成黃黃的了.1斤艾葉大約1兩 鹼),艾葉和食用鹼放到開水焯燙大約10分鐘。鍋裡的水煮成了黑黃 色,艾葉變成了深綠色,這樣可以去除艾葉的苦味。

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4、將煮爛的艾葉瀝乾水份馬上放入清水中漂洗3至4次,艾葉變成了嫩綠 色,水一定要是很清亮的,這樣艾葉中的苦味就清除了,然後用手擠幹水 份,用手將艾葉中的水份擠幹變成一坨坨的艾葉。

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5、將擠幹了水份的艾葉直接放到絞肉機中絞碎,艾葉就被絞成綠色的泥狀 了。這樣就減輕了用手去將米粉和艾葉反覆揉和在一起的時間。

6、被絞成泥狀的艾葉和米粉按照1:1的比例,幹磨米粉(糯米粉+粘米粉按 1.3:1的比例), 適量的鹽,純鹼(鹽放在碗裡溶成水,純鹼也是放在碗裡溶 成水), 根據材料適量放入。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白糖, 食用油。 反覆揉和。揉成不粘手,用手捏成扁圓形的艾葉齋,如齋表面不發乂那 就可以啦。

7、適量鍋水燒開,艾葉齋放在打溼的沙布上,或在盤子上抹油隔水蒸15分鐘左右。很香濃的艾葉齋就行。

特色地方小吃---攸縣艾葉粑粑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