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來,它一直都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堅持與時俱進

今天是2019年12月1日,在剛剛過去的11月裡有一個特殊的日子,它就是“世界廁所日”。第67屆聯合國大會2013年7月24日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1月19日設立為“世界廁所日”。

25年來,它一直都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堅持與時俱進

馬桶即座便器造型的雕塑

該節日由世界廁所組織(WTO)於2001年提出,在2013年7月24日確立 。主要是為了凸顯窮人面對的環境衛生危機而設立,以推動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施的建設,倡導人人享有清潔、舒適及衛生的環境。希望通過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世界環境衛生問題。

自1994年取消福利分房,實現住房商品化以來,我國房地產已經持續繁榮了25年。從此,老城區的居民逐漸告別了每天倒兩次馬桶,洗澡還要去公共浴室的日子,在套房裡使用自家的衛生間如廁和沐浴,乾淨、清新又自在。

25年來,它一直都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堅持與時俱進

公共旱廁

房地產的高速發展,進而推動廁所革命,提升城市文明。市民在自己家裡的衛生間用馬桶習慣了,當然接受不了公共廁所的髒亂差。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市政工程都強化“廁所革命”任務落實,注重自然環境和資源的保護,逐步實現公廁佈局合理化、設施建設人性化、設施維護常態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早先的公共旱廁統統不見蹤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衝式廁所。

25年來,它一直都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堅持與時俱進

公共水衝式廁所

公共旱廁可謂是大多數親歷者的兒時噩夢,足見人們對其印象之深刻。上個世紀90年代,公共旱廁還是主流,距廁所數米外,人們就能聞到些許臭味。剛踏進廁所,一群麻雀聽到腳步聲兀地飛起來。化糞池蓋板缺失了一角,一些衛生紙被隨手扔在地面上,便池旁邊爬著令人作嘔的蛆蟲,根本就無從下腳。

水衝式公廁指配置了沖水式馬桶的廁所,最早可溯及古羅馬人使用岩石襯砌的渠道系統。渠系中最大的一條的截面為3.3m×4m,從古羅馬城廣場通往臺伯河,被稱為“最大下水道”。沖水式馬桶是綜合應用了連通器原理、虹吸現象和空吸作用的巧妙設計的產物。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水衝式公廁是由英國人發明的(包含座便及蹲便),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在18世紀後期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他採用了一些構件,諸如控制水箱裡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保證汙水管的臭味不會讓使用者聯到的U形彎管等。他在1778年取得了這種抽水馬桶的專利權。

直到19世紀後期,歐洲的城鎮都已安裝了自來水管道的排汙系統後大多數人才用上了抽水馬桶,甚至像倫敦這樣的大城市直到19世紀60年代也才剛提供排水設施,這時許多人第一次享受到抽水馬桶的好處。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裡就有這麼一個場景,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後,下屬有在其寓所安裝一抽水馬桶,還指導其使用,可見馬桶已於上世紀初進入我國。

25年來,它一直都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堅持與時俱進

皇宮的恭桶

這意味著袁大總統不用像封建皇帝出恭時需要檀香灰,更不必像窮奢極侈的慈禧,為了不讓她如廁時聞到味道,下人們在她的恭桶裡放了大量的幹香棗。要知道清末,貧窮人家連香棗都吃不上,卻被慈禧拿來掩蓋味道。

1914年,我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件陶瓷馬桶在唐山誕生,至今已經走過105年的歷史。從1993年開始,我國衛生陶瓷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近些年,馬桶作為家居裝修中的標配,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旅遊業及房地產業蓬勃發展,其年產量超過1.2億,也成為中國陶瓷衛浴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25年來,它一直都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堅持與時俱進

我國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現在水衝式公廁已普及使用,但是還有一些地方的市民不斷投訴公共廁所內臟亂差,說裡面多數衝廁設備和隔門不能用,而且內部看起來很久無人打理,到處是排洩物,不僅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影響整體市容市貌!

其實公共廁所的管理可以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專業機構指派專人負責中心城區公廁的清潔和維護,專職人員在工作時間內,要隨時保證廁所的乾淨整潔。廁所整潔度以聞不到臭味算達標。這種方式會比環衛工作“政府全包”更為靈活機動,且能有效降低投訴率,提高市民滿意度。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雖然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村環境面貌也有了明顯改觀,但是部分農村“茅坑蚊蠅飛”的現象還沒有得到完美解決,不僅直接影響到群眾的生活質量,也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汙染破壞。

25年來,它一直都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堅持與時俱進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相關部署,持續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尤其是推動鄉村地區廁所革命,有效改善部分鄉村地區的廁所環境。未來幾年,國家旅遊局將繼續推動廁所革命城鄉全面覆蓋,尤其是進一步推動鄉村地區廁所環境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