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耒耜國際論壇”開幕:農機事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這樣說

  4月29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主辦,江蘇大學和農業工程大學國際聯盟聯合承辦的“2020耒耜國際論壇”在鎮江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圍繞“智能農業裝備發展趨勢” 展開研討。

“2020耒耜國際論壇”開幕:農機事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這樣說

  本次論壇以"脫貧攻堅、農機賦能"為主題。來自美國、英國、泰國等7個國家和地區及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60多所涉農高校,共300多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同為我國農機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陳學庚、趙春江通過遠程會議軟件分別作論壇主旨報告,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教授現場作“中國農機裝備產業的發展歷程與展望”報告,介紹了我國農業裝備產業幾十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袁壽其認為,當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短板在於人才不足,開設農業機械、農業工程專業的高校還不夠多,“我建議國家要下指標,開辦更多涉農專業,還要出臺專門的獎學金,吸引優秀的人才報考涉農專業”。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目前全國農業合作社已達217萬多家,從事農業生產託管的服務組織近40萬家,對各類新型農業機械需求十分迫切。以今年為例,為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全國投入植保無人機超過3萬臺,同比增長25%以上;投入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拖拉機和配套裝備超過2萬臺套,同比增長15%左右。為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地發展,需要大力發展農機科技創新。

“2020耒耜國際論壇”開幕:農機事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這樣說

  論壇期間舉辦了江蘇大學耒耜大樓啟用儀式暨農業裝備成果展。包括物聯網微型植物工廠、無人駕駛蔬菜苗移栽機、能殺新冠病毒的靜電噴霧消毒機等在內,一系列新型智能化、現代化農業機械閃亮登場。

“2020耒耜國際論壇”開幕:農機事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這樣說

  “現代化的大學,既需要大師,也需要大樓。”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介紹,新建成的耒耜大樓總建築面積3.6萬多平方米,為農業工程學院、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農機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等涉農單位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空間和更優越的教科研環境。

  更多精彩節目,請關注江蘇教育頻道週一至週五每天21點35分播出的《江蘇教育新聞》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