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暖心故事:隔屏起舞,为抗疫加油

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暖心故事:隔屏起舞,为抗疫加油

近期,《湖北广播电视报》全体采编人员在线下沉到武汉市各大社区,以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联络社区工作人员,聆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也搜集到来自社区一线的鲜活故事。我们将在“社区传真”专栏中一一呈现。


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暖心故事:隔屏起舞,为抗疫加油


认真审校了一遍抗疫宅舞视频《听我说,谢谢你》,身在三亚的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团长崔遂川,按下了发送键。这段由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自发录制的抗疫宅舞视频,会传给目前在山西的舞蹈团团员张立群,由他上传到网络。


抗疫期间,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制作了十几条抗疫宅舞视频上传网络。其中,《武汉加油》《转走疫情》《听我说,谢谢你》等抗疫宅舞备受网友好评。


发红包报平安

每年冬季,崔遂川和家人都会南下三亚小住。庚子年春节早,他和家人决定年前12月27日就动身,舞蹈团的年饭因此提前到12月中旬。这个小改变让团员们避开了新冠肺炎传播蔓延的高峰期。


疫情爆发后,湖北省老年大学其他团体的团员被确诊的消息陆续传来。千里之外的崔遂川心急如焚:那些身在武汉的团员们还好吗?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群里发红包!他的逻辑是,能上网抢红包,说明人没事。“腊月三十和正月十五,我都在群里发了红包。没有抢红包的人,我都会通过各种方法联系上人,直到确定每一个人都没事,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崔遂川说。


武汉封城后,舞蹈团的大群里少了以往的风花雪月,多了疫情和封城后的生活百态。家住武昌鲁巷的孙文娟和家人不敢下楼取快递,她家住4楼,和老伴想了一个办法:把长绳系在篮子上从阳台放下去, 志愿者帮忙把物资放进篮子里拉上来,消毒后,把外包装留阳台,东西拿进屋。这一方法被邻居们看到觉得实用,纷纷跟着学起来。


春节前和女儿结伴去意大利旅游的吴小红,一路经历了恐慌、无奈和感恩,最终辗转安全地回到武汉……


大群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焦虑、平和、悲观、积极……有负面的,有阳光的,崔遂川关注着这些消息,也等待着改变,因为“跳舞的人闲不住!”


云录制背后的小故事

2月初的一天,崔遂川收到团员付洁发来的两个短视频,一个是宣传防疫知识的手语舞《我是防疫员》,一个是抒发我爱我家我爱我国的手语舞《国家》。50多岁的付洁宅家带孙子,闲遐之余,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娱乐健身,鼓舞人心,自编自演了抗疫手语舞。


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暖心故事:隔屏起舞,为抗疫加油


这件事成了一个契机,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谁说宅家里就要凄惨度日?保持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情绪,用舞蹈向武汉人民传递积极向上的抗疫精神不正是咱们可以干的事吗?崔遂川由此萌发了制作视频接龙“以舞抗疫”的念头。他把这一想法在群里一说,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团员们开始集思广益,很快各种各样的舞蹈构思纷纷出台。


舞蹈团里人才济济。60岁的王日宏擅长剪辑制作,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团员张立群有自己的公众号,录制好的视频都由他来推送;团员余春梅退休前是铁路艺术团的演员,家里配置了专业的录音设备,光话筒就有好几个,“云录制”的技术条件轻轻松松就具备齐了。


而跳舞,崔遂川骄傲地说:“我们是一流的。”不过等到正式“云录制”时,大爷大妈们才发现跟平时登台表演完全是两码事。


在小群里商量好内容、要求和形式后,每个人就分头在家录自己负责的那部分,由于看不到其他人的表演,录好后统一剪辑制作时,各种问题就来了:节拍合不上,动作表情不统一,画面不协调,甚至剪辑到一个画面时会出现头大头小的情况。


“技术上,四人屏比双人屏难,八人屏比四人屏更难,而像《长江之歌》《盛开的百合花》这些节目往往有十几个人参加,制作难度更大,有时候一个节目要捯饬好几天,所幸大家心态好,反正宅在家里没什么事情,就慢慢来弄。”崔遂川说。


“云录制”的另一难题是谁来录。


湖北省老年大学舞蹈团暖心故事:隔屏起舞,为抗疫加油


录视频,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一个不怎么会玩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跳一个视频仅仅几十秒,录起来却要反反复复录好几十遍,跳的人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录得人嫌烦,双方都不满意。


家住武昌徐东才华名苑的67岁副团长阳世虎,疫情期间变得爱下厨了。因为,他要哄着老伴李春霞帮他录视频。每一次录像,要么是角度不好,要么是没有转好,要么是没有卡对音乐……李春霞常常拍着拍着就不耐烦了,埋怨阳世虎事多,这时,阳世虎就会赶紧主动下厨包老伴爱吃的饺子讨好她。


团员们大多是找老伴录。为了完成录制任务,有的积极做家务,有的说软话讨好,有的端茶倒水,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巴结“录像师”。


副团长候亚莉是大家公认最能吃苦的人。平时,团长负责策划和指挥的大方向,她具体分管业务。“宅舞抗疫”期间,她承担了最繁琐的事务,不仅要充当团员间的连接人,还要参与节目的编导和录制,而她家里还有一个90岁的老母亲需要她照顾。但不管什么时候,团员们看见的都是她精神百倍地在群里号召大家报名参加录舞。


家住武昌水果湖街道张家湾社区的丁淑华,已经58岁了。疫情期间,丁淑华和老伴不顾新冠病毒“欺负老年人”的特点,报名小区志愿者,主动承担起值守、巡视等职责,还自费买了防护服。大家担心志愿者的工作太累,让她休息,不要参加录舞了,丁淑华却只是笑一笑,说“没事”一次也没耽误抗疫舞蹈的录制。


在漫长的假期里等待春天的希望

最先录制的抗疫小视频是舞蹈《小踢腿》,寓意“踢走”该死的病毒。舞蹈团平时就很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哪怕疫情期间也没落下该做的功课。没有场地,大家就搬开茶几在客厅练。“所以,我们最先想到把在家练转圈基本功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寓意‘转走’疫情。”为了达到娱乐效果,由9个爹爹拿着锅碗瓢盆快速旋转。


武汉小区封堵期间,舞蹈团录制了《长江之歌》和《武汉加油》的宣传片,鼓舞战疫士气,表达武汉人在最漫长的假期里等待春天的希望。


3月下旬,武汉疫情明显好转,援汉医疗队相续离开,有团员提出,虽然在家不能出门,是不是可以通过舞蹈向这些白衣天使致敬呢?于是,大家把歌曲《听我说,谢谢你》录制成手语舞,向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武汉人民的深深感激之情。


疫情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对一群热爱生活的时代舞者来说,什么都不会影响到生命的丰美。


采写:陈 静

设计:张宇瑄

审校:饶 迅

傅先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