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年报季丨绿地控股:万亿负债下的“稳中求进”

奇点·年报季丨绿地控股:万亿负债下的“稳中求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对已届国企退休年龄的掌门人张玉良来说,面对的不仅是日渐增长的年龄和日渐消沉的精力,还是缓慢的多元化业务转型和突破万亿的负债总额。


奇点·年报季丨绿地控股:万亿负债下的“稳中求进”


4月29日,绿地控股2019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如期召开,绿地控股董事会秘书王晓东和绿地控股财务部副总经理吴正奎出席现场。此外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参加了昨天的电话会议。


据2019年财报,绿地控股全年营收4278亿元,利润总额306亿元,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6%及30%;总资产达到11457亿元,同比增长11%。


奇点·年报季丨绿地控股:万亿负债下的“稳中求进”


2019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880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占比65%,商办占比35%;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1%,其中住宅占比77%,商办占比23%;回款3010亿元,回款率78%。


从数据上来看,绿地控股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下实现了平稳开局,但同时还要看见亮丽成绩单下隐藏的潜在风险。


负债超万亿,资金链承压


资金链会不会断,一度成为绿地控股内心绷着的一根弦。


负债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绿地控股总负债为1.014万亿,相比期初的负债9276亿元,增长9.3%。其中流动负债为8297.8亿元,相比于期初的7472.2亿元,增长11%;非流动负债1845.4亿元,相比于期初的1804亿元,增长2.3%。


奇点·年报季丨绿地控股:万亿负债下的“稳中求进”


2019年,绿地控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6亿元,同比去年的421.7亿元,下降54.3%。2019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86.5亿元。


2019年底公司净负债率较2018年下降16.2个百分点至155.6%,下行趋势明显。在手现金889亿元,同比提升10%,短期负债覆盖比略有下降至0.8倍。截止至2019年底,公司有息负债的平均融资成本仅5.6%,融资优势较为明显。


对此,王晓东在网上业绩说明会表示,在公司业务实现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资产负债率88.53%,扣除预收账款后为82.81%,分别下降0.96和1.59个百分点。


“去年,公司加强融资创新,发行供应链ABS金额11.56亿元;加强海外融资,成功发行27.2亿美元债。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93亿元,已连续15个季度单季度为正;货币资金889亿元,同比增长10%。”


然而,奇点君发现,碧桂园、万科、保利等与绿地规模相近的房企,同期净负债率分别是49.3%、33.87%、56.9%。行业内横向对比,绿地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


2019年,绿地控股加快项目周转和结转、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着力下调负债率。但从年报数据来看,资产净负债率仍高达155.6%,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华泰证券认为,由于公司短债覆盖率仍然偏低;房地产行业销售若出现下行,可能影响公司销售回款率;公司基建和综合业务资金沉淀较大等因素,绿地控股的资金链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销售目标不设限,力保“稳中求进”


尽管绿地控股债务高企,张玉良对绿地的未来仍信心不减,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业务的开展。


受益于国企混改的红利,绿地的大基建业务增速远超房地产业务。到2019年,绿地的基建业务已经基本上与地产业务“平分秋色”。


基建产业方面,2019年营收为1885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48%,连续两年利润增速超过40%。全年新签合同金额3766亿元,同比增长19%;在建项目总金额4349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后续基建业务营业收入有望维持较高速增长。


东方证券研究所认为,公司目前正在大力扩展建筑业务,如果公司建筑业务毛利率下滑,项目拓展低于预期,将会对公司营收和利润水平产生较大影响,使得营收和利润存在下行风险。


其他多元化板块中,2019年公司金融产业利润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40%,投资入股涂鸦智能、佰才邦、瑞为技术、城云国际等前沿科技企业;商贸营收67亿元,同比增长91%,借进博会谋发展契机;酒店营收25亿元,新拓展轻资产酒店18个,新开业、累计开业酒店分别达到12、57个,控股上航国旅;健康产业以产业园为载体,探索医康养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2020第一季度,绿地在健康、商贸产业危中寻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园和线上业态等转型。


此外,绿地大力发展线上业态,推动零售、批发等业务实施数字化、社区化改造,自春节以来线上订单量、销售额均同比增长近4倍,G-Super门店线上销售额占比超过60%。


2018年,张玉良曾对绿地控股提出更高的期望。他表示,希望房地产主业年均销售规模能达到5000亿左右,到2020年基建产业经营收入超过4000亿元。


不过,由于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今年管理层并没有对绿地控股提出具体的数据目标。“绿地的目标更多不是定量,而是定性,要求‘稳中有进’。稳规模,进质量,比如销售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销售质量、回款率、房地产业务的毛利率等。”王晓东在昨日的电话会议说到。


扩张路上,如何协调好高增长、高负债和高周转的平衡关系,临近退休的张玉良需要勇气和智慧去面对。


网上业绩说明会实录:


问题:请问2020年各板块的业绩目标是多少?


董事会秘书 王晓东:今年一季度,绿地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下实现了平稳开局,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重要基础。2020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国内疫情防控已取得积极成效,各种积极的因素正在增加。绿地将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时”与“势”、“危”与“机”,将外部压力转化为苦练内功、创新转型的动力,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为迈向双万亿规模、进军世界一流企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具体包括:业绩稳中有增,克服疫情困难,力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增。亮点持续显现,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在有潜力的地区落实推进一批重大战略性房地产及基建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优化调整大基建产业管理架构,做实大基建集团,提升发展能级,扩大市场影响力;服务国家战略,集中资源优势全面打造贸易港集团;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落地,形成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投资并购取得突破,为业绩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问题:福建省的土储和在建好像没看到,为何未拓展该省?


财务部副总经理 吴正奎:公司项目拓展有力实施,重点围绕一二线核心城市、省会城市及其周边溢出地区,布局重大战略项目。公司重点布局产业、人口等资源不断积聚的成长性地区。


具体的区域布局,也与公司历史发展相关。目前公司在福建省区域暂无项目落地,公司关注该地区符合土储拓展战略的相关机遇。


问题:绿地业务范围较广,导致资源分散,是否考虑把盈利能力差、发展前景不好的部分业务剥离掉,如绿地能源等?


财务部副总经理 吴正奎:公司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已实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房地产、基建两大主业并驾齐驱,金融、消费、健康等协同产业双向赋能”的经营格局,为企业持续成长打下基础。


问题:地产作为公司重要主业,去年公司房地产销售规模却停滞不前,与2018年基本持平,与前十同行销售规模继续扩大对比明显,公司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董事会秘书 王晓东:2019年,绿地房地产主业积极面对市场下行压力,灵活调整,狠抓销售去化,加速业绩结转。同时,着眼长远,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提升中长期竞争优势。利润贡献较快增长,竞争力持续增强。销售回款高质量增长,销售质量稳步提升。一批重点战略项目落地,项目拓展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力全面提升,产品体系标准化深入推进。


问题:基建业务的上市计划是怎样的?有没有大概的时间表?


董事会秘书 王晓东:公司基建业务暂无分拆上市计划。如有,公司将及时公告。


问题:公司今年年底有超过千亿的债要到期,目前银行现金不足千亿,而且公司每股现金流逐年减少。公司今年是否会遇到现金流的压力?


财务部副总经理 吴正奎:公司2019年末货币资金889亿元,加上短期能收回的应收款,完全能覆盖短期有息负债。公司一向重视流动性,有完整的应对策略,我们对公司流动性很有信心。


问题:目前,绿地控股总负债为1.014万亿,相比期初的负债9276亿元,增长9.3%,净负债率较2018年下降16.2个百分点至155.6%。但与同行业相比,负债仍然较高。公司认为资金链是否承压?


董事会秘书 王晓东:公司一向非常重视流动性,有完整的应对策略,我们对公司流动性很有信心。


2019年,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在公司业务实现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资产负债率88.53%,扣除预收账款后为82.81%,分别下降0.96和1.59个百分点,延续稳中有降态势;整体平均融资成本5.6%,持续保持低位。


资金链安全不断巩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加强资金管理,加强银企合作,扩大授信规模。加强融资创新,发行供应链ABS金额11.56亿元,加强海外融资,成功发行27.2亿美元债。


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93亿元,已连续15个季度单季度为正;货币资金889亿元,同比增长10%。


问题:对于绿地商贸集团有什么规划?


董事会秘书 王晓东:公司服务国家战略,集中资源优势全面打造贸易港集团(原商贸集团),进一步优化上下游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同时,不断强化商贸产业与房地产主业协同、双向赋能的优势。


投稿、商务合作请投递:[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