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長江與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兩條大河不僅排名於中國的前兩位,而且還分別是世界第三和第五的大河。雖說兩條母親河都發源於青海省,但卻分別流入了東海與渤海。多年以來,記者雖然沒有前往其源頭探尋過,但是卻十分希望探尋一下兩條母親河流入大海的壯觀景象。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走進吳淞溼地公園(攝影:馮贛勇)

2012年8月,記者有幸在“走進齊魯 感受江浙”的採風活動中,前往山東東營墾利的黃河入海口一觀。誰曾想,時過三個多月之久,又得以有機會能往長江與黃浦江相聚河流入海的地方探尋。2012年12月3日,記者在經過一番網上查詢相關資料的準備工作後,從上海下榻的楊浦甸園賓館出發,驅車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行程,就抵達了位於上海寶山區東部的吳淞炮臺灣溼地森林公園門口。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蘆葦蕩一角(攝影:馮贛勇)

溼地公園所在的位置吳淞口位於上海市區的北部,這裡是黃浦江與長江匯流處,原先是吳淞江的入海口,故稱之為吳淞口。現今吳淞口是黃浦江的入海口,實質上已經是“黃浦口”了,但名稱一直沒有更改。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溼地公園(攝影:馮贛勇)

上海開埠前,蘇州河一直叫吳淞江,只是上海開埠後,由於外國人發現可以乘船從這條河到蘇州,所以叫它為蘇州河。但是中國官方資料一直叫這條河為吳淞江,所以吳淞江這個大名一直沒有改變。不過根據習慣吳淞江上游稱為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上海人則稱之為蘇州河。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園中野生植物(攝影:馮贛勇)

吳淞炮臺灣溼地森林公園內最具特色的資源之一,就是長江與黃浦江兩江交匯處的濱江溼地,綿延兩公里的濱江溼地,這裡是公園的最佳觀景處,被譽為“公園的精髓”,溼地上,生長著豐富多樣的水生植物和灘塗小動物,有許多候鳥過往停留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美麗的圖畫。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園中吳淞亭(攝影:馮贛勇)

走進公園後才發現這裡實在太大了。據資料載,公園總佔地總面積為53.46公頃,背山面水,東頻長江、黃浦江,西倚炮臺山,沿江的岸線長達1974.13米,其西南角是著名的吳淞口,清朝時藉此地形建造水師炮臺,故得名為炮臺灣。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江畔觀光棧道(攝影:馮贛勇)

由於時間有限,記者直接奔向江邊。沿途看到該公園的設計真是突出了生態恢復及文化重建的理念,不僅讓原有的灘塗溼地在設計中得到了有效的保護,並在沿江岸線一側通過大小生態島的組合,利用潮起潮落的水位變化,營造了諸多的溼地景觀。特別是茂盛的蘆花蕩,蘆花迎風搖弋煞是好看。正值秋冬之際,這裡許多特有的季節性風光美景一幕幕地閃過記者的眼簾。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搖弋的蘆葦(攝影:馮贛勇)

記者因為首次來這裡,加之園內的遊人稀少,雖說按著園內指示牌,順著觀光道尋覓,但還是有點轉向的感覺。經過諮詢偶爾遇到的幾位零星遊客,終於找到了順江畔而修建的木質觀光棧道。沿江岸的棧道由北向南漫步而行,只見寬闊的江水滾滾流淌。近觀,江水的波濤一浪接一浪地不斷拍打著岸邊的卵石,掀起一股股白色的浪花;遠眺,一艘艘大型貨輪參差錯落地遊弋在江面上航行。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江濤拍岸(攝影:馮贛勇)

正走著迎面過來一個信步而行的老人家。記者指著江面問:老先生,請問您這裡是長江入海口嗎?老人家非常熱情地向我介紹起來。他用手指著東南說,沒錯,你看咱們面前的是長江,南面那個指揮塔的位置就是黃浦江口,也是長江和黃浦江在這裡匯流的地方,兩江匯流後就流入了前面的東海。所以這裡也是觀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最佳地方,前面不遠有個觀景臺那裡觀景最佳。今天是陰天,如果晴天,你看對面就是崇明島,會看的非常清楚。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兩江匯流觀景臺(攝影:馮贛勇)

記者十分感激老人家熱情詳實的回答,同其告別後,順著曲折延伸的棧道,漫步走了不遠就來到了圓形的觀景臺前。從這裡往南眺望,矗立於黃浦江口的中國海事指揮塔歷歷在目,近在咫尺。記者感覺,如果身居塔上觀測,能清晰地看到來來往往進出黃浦江的各種船舶。站在觀景臺上看到的長江與黃浦江兩江匯合,奔流入海的場面非常壯觀。滾滾而流的江水一眼望不到頭。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江上信號燈塔(攝影:馮贛勇)

江上除了過往的船舶還有閃爍著紅光的燈塔。耳畔時而傳來斷續而悠揚的輪船鳴笛之聲迴盪在江上。離觀景臺較近的岸畔,是一片黃色的蘆葦叢生的溼地景色,各種鳥兒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翱翔,真是好一幅天然美景。只可惜,當日天氣陰沉沉的,江上一片霧茫茫。否則如果要是藍天白雲下看此景觀該多麼美妙啊!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江上的貨輪(攝影:馮贛勇)

從江邊回程的路上,終於可以放鬆心情好好觀賞一下園中景色了。只見園內給人的感覺耳目一新,有一種令人想走到更深處,探個究竟的慾望,這裡的樹林,草地,花園,清溏,魚,蛙,鳥及林蔭小道、觀光大道星羅棋佈,這一切都呈現著一派原生態的動人景象。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中國海事瞭望臺(攝影:馮贛勇)

也許這裡離上海市區較遠的緣故吧?公園內的遊人稀少,格外寂靜,安詳。路過靜心雅園和鏡竹湖映影,在此逗留沉靜片刻,清澈幽靜的大水塘呈現眼前,水草、蘆葦簇簇,周遭草木叢生,略帶古樸風味的寬闊木質階梯直通塘邊,水靜,草靜,心也靜,反激起沉思無限。喧囂過後是沉靜,嘈雜遠去是清寧,安寧呈現的是清醒和堅定。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遠眺黃浦江出口(攝影:馮贛勇)

溼地公園附近還有具有江南水鄉風情的“萬竹園”,這裡是公園的南園。萬竹園以“竹文化”為主題,擬造了一個“江南竹韻、清清通幽”的秀麗竹景。竹園地勢起伏、青岡林茂、清溪悠悠、小橋流水、翠竹松香,形成了一派“日出清清秀、月照清清影”的竹趣盎然的自然風光。竹園主體建築呈明清格調,與小橋流水相映襯,似有來到江南水鄉的美感。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黃浦江口留影(攝影:孫明和)

古色古香的“絲竹鎮”依傍“鏡竹塘”,遊人至此,可觀竹亭、賞竹飾、食竹飯、劃竹船、購竹器。“竹影橋”、“墨竹齋”、“竹韻閣”、“傣樓”等特色建築巧妙地點布竹園之中,小溪、竹叢與建築的完美組合,繪就了一幅清幽的水鄉畫面。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輪船燈塔景觀(攝影:馮贛勇)

而以炮臺灣命名的公園中心地帶的吳淞炮臺紀念廣場更是值得一觀,它的巨大魅力就在於這裡凝固著中國百年硝煙戰火。吳淞炮臺灣,原稱楊家嘴,因沿江構築炮臺而得名,俗稱老炮臺,又名西炮臺,是中國百年的軍事要塞。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地公園小景(攝影:馮贛勇)

炮臺於1660年即清順治十七年建成,1718年即康熙五十七年重建。1842年鴉片戰爭,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爭,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炮臺灣成為中國軍民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外來敵寇入侵的威武之陣和血腥之地,抗英民族英雄清軍將領陳化成及無數英雄將士在此英勇就義;第19路軍、第9集團軍等在此與日寇展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拉鋸戰和肉搏戰,這一國恨家仇和民族英雄的抗戰歷史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江畔淺灘(攝影:馮贛勇)

1949年解放上海的吳淞戰役,也在這裡打響,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經過幾晝夜的鏖戰,鉗制了吳淞要塞,以兩千多位烈士的鮮血為代價,換來了大上海的和平與繁榮,這段民族兄弟自相殘殺的歷史和教訓,也永遠被人們所牢記,並引以為戒。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園中秋景(攝影:馮贛勇)

紀念廣場的制高點展示有寶山塘後出土的一尊清代鐵炮,鑄造於1646年(清順治三年),是見證吳淞炮臺灣歷史的重要文物;還有抗擊日軍的機動火炮,解放上海的攻堅火炮,均鐫刻著炎黃子孫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蹟。

上海旅遊:尋訪吳淞兩江交匯奔流入海的地方(圖)

空中看吳淞口(攝影:馮贛勇)

吳淞炮臺紀念廣場成為警醒民族,重鑄民魂,振奮民心,激起愛國情懷的教育場所。可惜由於時間有限,包括炮臺廣場等許多園內景觀,記者卻無法前去一觀。但是在一年之中繼觀賞了黃河入海口後又能圓尋訪長江與黃浦江河流入海的願望,記者已深感足矣。(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