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行情开启?各机构观点汇总

华泰证券:市场筑底或已完成

主要逻辑:

1)市场或在等待社融“双底”、疫情“双顶”、政策“双底”。虽然“社融底”“疫情顶”“政策底”逐步显现,但市场情绪仍谨慎,我们认为市场仍在等待社融双底(被动投放—主动需求)、疫情双顶(欧美国家顶—非欧美国家顶)、政策双底(政治局会议—两会)的到来,双底和双顶的等待对应的是真正盈利回升时点的确认。两个双底的前一底比后一底的托底意义更重要,双顶的后一顶比前一顶的压力要小自上而下三个变量W底和M顶的形态,意味着市场筑底或已完成。

2)后续增量资金空间在外资。Q1内资增仓、外资减仓,3.24以来外资重回净流入605亿元,相比2.20~3.23净流出的1084亿元,仍有回流空间。后续A股下行压力是强美元+疫情“第四站”下外资配置从跨资产调整转为跨区域调整,但我们认为A股压力大概率低于其他新兴市场。

配置方向:

1)在两会落地后、政策加码中逐步兑现传统基建收益;

2)进一步加配短中长逻辑均顺的新型基建。成本、需求均挂钩内部的必需消费、传统基建、新型基建大概率仍是短期内的相对收益方向;成本挂钩内部、需求挂钩外部的2C科技和可选消费或逐步回暖;成本挂钩外部、需求挂钩内部的石化、航空等博弈性价比仍低。

红五月行情开启?各机构观点汇总


国泰君安:宽幅震荡,如何调结构

主要逻辑:

1)当前盈利修复的节奏预期决定了市场的节奏。当前风险溢价和盈利预期分歧较大,而这本质上是盈利修复预期的问题。后期市场核心逻辑或回归基本面,在破局力量出现之前,宽幅震荡格局不变,选择结构变得异常关键。

2)周期板块:老基建或将喜提增量资金,一季度盈利探底困境下将迎政策面密集催化。周期板块底部已基本确定。周期行业未来将在政策面上密集催化,预计两会将逐步落实中央与地方预算,进一步确定基建规模。尽管今年公共财政支出恐难以提供增量,但是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都将为老基建注入增量资金,基建增速10%以上可期。板块之中,中下游优于上游。

3)消费板块:必选可选盈利分化趋势向下,消费激励政策全面上线,财政或将对冲消费。市场关注重点逐渐切换至Q2的边际改善机会。目前消费板块整体来看继续上行概率较低。往后看,伴随消费券全面上线、消费刺激政策落地,两会广义财政对冲或达6-8个点,消费盈利下行有望进一步平缓。

4)科技板块:新基建范围明确,盈利冲击相对较小,却遇ETF大规模流出。近期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领域,催化不断。过去3周科技类行业指数ETF多次出现大规模净流出,且在净流入与净流出间频繁切换。目前科技但是安全边际较高。叠加全年盈利逐步上行趋势,科技仍是全年主旋律。

5)金融板块:银行催化未至,保险利润受损,券商凸显亮点。银行虽然处于估值低位适合配置,但是暂时很难看到估值修复的催化剂,投资时机仍需等待。无风险利率已下行近五年最低点,保险利润与内含价值受损。反观券商,在盈利大幅下修的背景之下有望阶段性上修,性价比凸显。

配置方向:

1)短期维度,周期和消费优于科技和金融风格;2)中期维度,科技最佳、周期次之。从行业角度,推荐周期(建材/机械/建筑)、消费(小家电/新能源汽车)、科技(通信/军工)、金融(券商)。

海通证券:伟大是熬出来的

主要逻辑:

1)熬底是为了将来突破蓄势。以年度视角看,市场振幅最终有望向上拓宽。上证综指2000年以来年振幅大部分时间在25%-45%之间,年平均振幅为62.5%,而今年(截至4/24)上证综指振幅只有18.1%。从年度视角看,市场振幅仍有扩宽空间,我们认为向下空间有限, 3月份低点是这次调整的底部区域,即这轮牛市2浪调整的底部区域。从月度维度看,当前市场磨底跟2014年上半年很类似,低波动的震荡可能还会持续。历史上2浪调整往往较为复杂,后期磨底需要一段时间。

2)趋势性机会还需等待两个信号。等基本面数据重新回升。经验表明牛市3浪上涨均需要基本面数据回升支持。一是等国内基本面数据重新回升。未来基本面数据何时开始转为正增长,关键看疫情进展和国内政策效果。二季度后半段是个重要观察和确认窗口。二是等市场情绪指标降到低点后物极必反。借鉴历史上三轮牛市经验,当2浪末期全部A股成交量萎缩至1浪高点的40%左右时,市场情绪悲观到极致,此后往往峰回路转,市场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迎来牛市3浪阶段。目前成交量、换手率、融资交易占比等数据看,这次市场情绪还在冷却中。

3)更长的视角继续保持信心。3月下旬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市场进入阶段性反弹,逻辑就是3月市场急跌幅度较大尤其是白马股,叠加国内外政策加码,但一直定性为阶段性反弹,整体仍是底部区域的区间震荡。目前看阶段性反弹已显疲态,阶段性反弹后仍可能再次回撤,诱导因素可能来自国内基本面数据仍较差、美欧股市可能再次下跌。

配置方向:

内需方向,重点是新基建和消费。

科技+券商将是这次牛市的主导产业。

中信证券:五月份延续慢牛行情

主要逻辑:

1)当前宽裕的流动性仍处于寻找出口阶段,市场下行风险有限,底部区域明确,历史上10年期国债利率处于当前底部区域时,对应未来6个月沪深300涨跌幅平均达到+10.4%。

2)尽管流动性环境宽裕,面对近期原油期货、基本面和国内政策预期的扰动,投资者暂时处于长期看好和短期入场时点选择的犹豫期。但我们认为近期三个扰动因素正逐步消化:一是全球资金再配置方向和趋势不变,随着中国相对经济强度得到进一步确认,外资会延续增配中国权益类资产的过程;二是一季报即将落地,随着复工复产最后一块“短板”(服务业)补齐,经济即将步入正常轨道,预计全年A股盈利逐级而上,一季报较弱的既定事实并不会影响后续盈利增速的逐步改善;三是政策基调和目标不变,各项政策工具预计如期逐步兑现,月底人大常委会或提前落地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相关政策举措。随着短期扰动因素消化,外资增配、经济恢复、政策积极的三个共识会重新凝聚。

3)4月,长线产业资本已率先出现积极变化,外资预计也将随着中国相对经济强度的体现加速流入权益市场,国内各类资金预计也将接力,宽裕的宏观流动性最终会加速映射到股票市场。近期短暂扰动过后,预计二季度全球资金的再配置、产业资本入场以及国内经济恢复共同驱动的慢涨行情将延续。

配置方向:

1)新旧基建及相关科技龙头(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为主线。2)建议投资者开始逐步布局前期受疫情压制的优质滞涨板块,包括餐饮、免税、百购、白酒、CRO、汽车零部件、厨电、消费电子、房地产开发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兴业证券: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主要逻辑:

1)流动性宽松,降存款基准利率预期提升。3月份以来,间隔21天两次降准,下调超额准备金率,降低LPR,流动性宽松。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提升“降息”预期,此“降价”相比于LPR是更为重要信号。

2)风险偏好时而暖洋洋、时而倒春寒。内部政策暖风吹,特别国债、提高赤字率、老旧城区改造、新能源车延长补贴。外部欧美疫情现拐点、拉美疫情加剧、阿根廷债务重组。内部风险偏好暖洋洋,外部风险偏好倒春寒,起起伏伏、一波三折,回归基本面是优选项。

3)经济基本面内需上、外需下,工业品通缩,必选消费稳。回顾中国经济在近期3次遭受外部冲击时,98年亚洲金融危机、01年互联网泡沫、08年次贷危机,共同特征是通缩,PPI、CPI均出现1-2年的负值。与前三次不同在于:一是15-17年“三去一降一补”,经济供需结构更健康、金融体系杠杆更低。二是14亿人强大内需消费市场、超美欧人口总和的8亿网民。三是消费在三驾马车中占主角,比前三次冲击,进出口、投资占主角更能抵御外部冲击。

配置方向: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与内需相关的“中心”,2)现金流稳定、业绩稳定、高分红核心资产价值龙头是基本点1,3)转型方向、政策催化、科技创新、新基建、5G相关是基本点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