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我們從《易經》當中也能夠看到儒家文化的思想源泉

。比如,儒家文化講的是仁愛,講的是義和利,它就是堅持了《易經》中生生的原則。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陰陽思想是易經最核心的思想之一。然而,很多人都將陰陽思想片面地理解為兩面性思考問題,其實是不太準確的。那麼善惡的本質是什麼?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善之本為和

繫辭傳中的一句話可為其註解: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這句話大意是說,自然根據陰陽之道運行,人類社會觀陰陽之道,繼承並建立、維持人類社會的秩序,這種行為就是善,而真正成就“人類社會陰陽之道”的,是源於天性。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很多人對這句話詬病,其實是片面誤讀了“善”的含義,認為“善”是做好事,比如給予、幫助等,從這個角度出發,自然“不善”。因為現行的“善惡制度”,是人類自己建立起來的秩序,自然產生的生命,怎麼可能一開始就完全匹配“善惡制度”?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比如沒人的時候闖個紅燈、兩次右行繞過紅綠燈等。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惡”不是“善”。但事實上,這部分人的目的,也在建立一種和諧,一種自己節省了時間、但又沒有破壞整體穩定的和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種“善”,只不過,由於智慧的不同,對“善”的理解不同,對和諧的理解不同。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惡之本為欲

易經:善無絕對,惡自然也無絕對。

人類對惡的評價,大體來說,是破壞了他人利益和整體和諧的行為,如殺、搶、奸等,但是,當我們把這些詞用在動物身上時呢?動物互相殘殺、互相掠食、隨意交配等行為,可謂之惡?大抵不會,人們往往只認為其兇殘、野蠻。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人的肉體凡胎來到這個世界上,本身就帶著慾望,最基本的比如溫和飽。為了滿足這些慾望,就必然要“得”,進而“爭”,於是延伸出一切矛盾。這種“惡”,是不可抑制的,從孃胎開始,人類就在剝奪母親身上的養分。但這種“惡”,又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這是自然給人類乃至眾生的基本屬性。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現在具體的“惡行”,自然也是基於人類社會建立的秩序,當慾望大於這一基本秩序,或是實現慾望的方式破壞了這一基本秩序,就會被視為“惡”。

人類的擴張速度和對資源的掠奪速度,也超過了自然的承載能力,也破壞了其他所有動物的正常生存,說人類有原罪,且原罪之深,又何咎之有?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善惡自一體

《繫辭傳》雲:“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善之本為和,惡之本為欲。和之本為陰,欲之本為陽。人類對和諧的追求,實際上就是陰氣的作用,而人類慾望之實際上就是陽氣的作用。何以這麼說?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正是因為陽氣的作用,事物才開始發生變化,天地因陽氣生變,衍生出生命個體,賦予其慾望,個體慾望與和諧,致使陰陽相推,進而生變。又或者說,在某個時間點和某個地點,產生了陰陽相推,才形成了生命個體。

陰陽本共生,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善惡亦如此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人類對和諧的渴望,同樣是一種慾望,人類產生慾望,是為了促進自己所期望的和諧,所以“善”就是“惡”,“惡”就是“善”,善惡本是一體,因為陰陽二氣的變化,而分出了善惡。

到這裡,也許有人要說,善是天生的,惡是天生的,一切都是“空”,為何那麼多聖人要不斷地懲惡揚善?因為,聖人也有“善惡”。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聖人之善惡

《易經》言:“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

聖人,就是根據自己的領悟,幫助人類社會建立起和諧穩定的制度,行的是“大善”,自然也行的是“大惡”。原古時期,人類無非如其他動物一般,簡單生活,出了一代又一代聖人以後,人類建立了自己宏偉的文明,發展越來越壯大,卻也造成越來越大的破壞。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這些“破壞”,離不開聖人設下的教化,離不開聖人對和諧的促進作用。即便其初心是好的,但是也造成了“惡”。這種“惡”,源於聖人設教的慾望,也源於聖人建立的秩序,在大道面前依舊那麼脆弱。

聖人也是知道這個道理,但還是不得不說,是源於其慾望,救天下蒼生的慾望,見眾生苦而欲度之。所以這也是一種“不昧因果”。

聖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天下之“大善惡”。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就是說的《易經》,它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認識這個世界。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註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易經智慧:我們常常說要多行善事,可知善惡本質的人,卻寥寥無幾

《易經》是用文言文寫成的,很多人讀不懂,那麼不妨來看看這本彩繪全譯全解的《易經》。

一本僅需要68元,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一本易經,能讓你終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