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餘年跑遍深山,選育出4大新品種,撐起陝西獼猴桃產業的未來!

雞蛋大的褐色的毛茸茸果子,攔腰切開,會露出或綠、或黃、或紅的汁液豐盈的果肉,再用小勺子輕輕挖出薄薄一點果肉放進嘴裡,那種甜蜜、爽滑、清香會隨著味蕾在口腔裡瀰漫,在心裡盪漾。來自於西農大試驗站的這些獼猴桃的確特別。因為它們身上記載著你可能聽說過的西農人的故事,55歲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示範站首席專家劉佔德與獼猴桃的故事已經上演了十餘年。本期推送,就和小編一起走進這位"比猴子還厲害的教授"!

他十餘年跑遍深山,選育出4大新品種,撐起陝西獼猴桃產業的未來!

西農專家選育的獼猴桃品種臍紅

他十餘年跑遍深山,選育出4大新品種,撐起陝西獼猴桃產業的未來!

劉佔德,1965年3月生,陝西橫山人。西北林學院林學專業,大學本科農學學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學專業,理學碩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首席專家,陝西省獼猴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獼猴桃種質資源利用及其產業化技術研究工作,曾主持省部級獼猴桃重大科研項目多項,主持完成的"陝西省獼猴桃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推廣"於2014年獲得陝西省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主持併成功選育出4個獼猴桃新品種——"臍紅"、"農大獼香"、"農大鬱香"和"農大金獼"獼猴桃。

2016年11月24日,陝西省安康市石泉雲霧山雪花紛飛。劉佔德教授帶著他的團隊成員和研究生正在山上考察野生獼猴桃,陡峭的山路石壁間,他沿樹攀援,撥枝尋果,拍照記錄。陪同考察的安康市農科所所長張百忍研究員看在眼裡,悄悄用手機拍下劉佔德工作的照片,他在自己的微博裡將這些發出來,並配上了文字:教授發現寶貝,欣喜若狂,置身冰天雪地,忙著記錄拍照,寶貝比他的孩子還親。不管你掛的再高,你永遠沒有科考的心勁高。像猴子嗎?比猴子還厲害!

他十餘年跑遍深山,選育出4大新品種,撐起陝西獼猴桃產業的未來!

劉佔德教授在採集獼猴桃野生資源

事實上,這個"比猴子還厲害"的教授不是第一次進山尋寶。西峽伏牛山、平利女媧山,嵐皋南宮山、西鄉午子山,秦巴山區凡是聽說有野生獼猴桃的地方,他幾乎都去過。大學教授做研究,不待在實驗室,為何要跑到這些峭壁深山裡?其實,劉佔德教授心裡有一個痛。

獼猴桃原產我國,20世紀初新西蘭人從我國帶回去一些種子試種,獲得成功並逐漸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新興果樹產業,新西蘭人還用國鳥的名字給這個水果起名叫奇異果。

新西蘭人用有限的種質資源選育出多個獼猴桃優良品種,我們坐擁秦巴山資源寶庫,豈能無所作為?劉佔德說。

2009年,一場凍害讓蓬勃發展中的陝西獼猴桃產業遭受沉重打擊。剛從新西蘭訪學回國的劉佔德教授帶領科技團隊成員深入主產區調查,他發現,秦嶺北麓異常嚴重的獼猴桃低溫凍害,在秦巴山區卻表現輕微。這是為什麼?身為陝西獼猴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劉佔德看著一株株健康生長的野生獼猴桃沉思。這些藤本果樹,有高大喬木遮風擋雨,地處溫暖溼潤氣候之中,樹葉雖為膜質,但風大刮不爛,光熱曬不焦,是這裡的生態環境更適合它。原生態環境裡的追根溯源,讓他找到了答案,也看到了陝西獼猴桃產業的未來。

他十餘年跑遍深山,選育出4大新品種,撐起陝西獼猴桃產業的未來!

之後,劉佔德教授一頭扎進了西農在陝西省眉縣橫渠鎮青化村建立的獼猴桃試驗站,這一干就是11年。

11年間,他帶領團隊堅持不懈做獼猴桃野生資源調查,採集了數千份種質材料,並建起了獼猴桃種質資源圃,研發出一套優質壯苗快速繁育體系,使得果園從建園到達產的時間縮短了2年。培育出的"臍紅"、"農大金獼"等4個新品種,品質好、抗病性強,已示範推廣種植近10萬畝。除了在試驗站裡做科研,指導果農科學種果也是劉佔德教授的主業。"以前種獼猴桃,辛苦一年,收入一兩萬元,經過西農大專家指導後,改進了技術,我家獼猴桃年收入提高到了11萬多!"一個果農激動地說。2019年,田家寨村村民人均收入達19200元,其中90%來自獼猴桃種植收益。

經過多年努力,這個位於一片田野之中、昔日荒涼破敗的小場站,長成國家獼猴桃育種研究創新基地。在試驗站帶動下,眉縣獼猴桃種植面積從早年間的5萬畝發展到如今的30.2萬畝,2019年綜合產值達52億元。

他十餘年跑遍深山,選育出4大新品種,撐起陝西獼猴桃產業的未來!

駐站11年,劉佔德從青絲變白髮。他每年有超過200天住在獼猴桃試驗站裡,這裡的一枝一葉,於他而言,盡是牽掛。他說,今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科技團隊將以優質、安全、高效為目標,加強品種選育、綠色防控、供應鏈質量保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時做好山地獼猴桃文章,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和陝西獼猴桃由大省向強省轉變作出積極貢獻。

關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搜狐網、蒲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