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溼度表能防病

入冬以來,無論是北方的暖氣還是南方的空調都會使室內空氣變得很乾燥。老人由於身體機能衰退,對室內環境的要求更高,尤其是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朋友,更對溼度非常敏感。對此,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李虹建議,老人不妨在居室中放個溼度表,可以為環境隨時“把把脈”。

溼度,是指一定體積空氣中水汽的含量。老人居室溼度一般以30%~50%為宜。在寒冷地區,由於室內暖氣太熱,空氣會過於乾燥,使老人的鼻咽、氣管、支氣管黏膜脫水,造成彈性降低,黏液分泌減少,纖毛運動減弱。這時,吸入空氣中的塵埃細菌,不能像平時那樣很快清除,易誘發和加重呼吸系統疾病。乾燥的空氣還會使皮膚表皮細胞脫水、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粗糙起皺,甚至開裂。

雖然空氣太乾燥會帶來諸多健康隱患,但如果室內溼度過大,超過50%,同樣會造成不適。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溼度大會加速熱傳導,讓空氣陰冷,使人抑鬱。還有很多老人在這種環境下會感到胸悶、喘不上氣,嚴重的甚至誘發心臟病。由此可見,空氣太乾或太溼都不利於身體健康。與溫度不同的是,溼度方面的不適感無法用增減衣物來解決,必須採取人工調節手段。溼度表可以很好地幫助老人監測家中溼度,如果顯示溼度低於30%,可以通過在暖氣上放溼布、在地上放盆水,或者使用空氣加溼器等方式來解決;如果室內溼度高於50%,建議關掉加溼器或採用除溼設備,如空調或抽溼器。李虹提醒,一定要定期清潔加溼器中的加溼棒,否則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老人普遍免疫力下降,如果感染上真菌,患上真菌性肺炎,後續治療會非常麻煩。

溼度表不僅能測試溼度,還能顯示溫度。國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中提到,老人居所的冬季供暖溫度應不低於18℃、不高於28℃。一般來說,23℃~26℃是最讓人舒適的溫度。對老人而言,如果室內外溫差過大,可能造成血管猛烈舒張、收縮,導致腦血液循環出現障礙,進而誘發中風。因此,老人冬季居室溫度最好和室外保持5℃~10℃的溫差。

還需提醒的是,老人居室要經常通風,空氣流動能減少病菌滋生,還能防止返潮,預防感冒。建議每天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通風時應避免對流風直吹。有些老人依賴空氣淨化器,然而市面上一般的淨化器只能除塵、除油煙和異味,較為高檔的才能殺滅細菌和病毒。而且,長時間在封閉空間使用空氣淨化器可能會造成二次汙染,所以當空氣好轉時沒必要使用,以自然通風為最優選擇。空氣淨化器也要定期更換濾芯,否則起不到淨化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