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



假设欧美经济在2季度单季下滑20-40%,亚洲经济在2季度单季下滑5-10%,下半年全球经济均恢复正增长。再假设中国出口出现等比例变化,那么2季度中国的出口增速降幅在10-20%之间,下半年出口增速有望转正,对应全年中国出口增速降幅应该是在5-10%,出口下滑影响全年中国GDP增速大约0.85-1.70%。如何评估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看待全年中国经济走势?

政策有为不放大水


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因此,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势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与海外相比,我们认为这一次中国政策的重心其实是有所区别,我们的货币政策并未跟随海外大幅宽松。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不排除我们还会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是下调官方利率5-10bp,但应该不会跟随海外大幅降息,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也不大。


而货币政策稳健的一个重要好处是汇率的稳定,我们统计的22个主要新兴市场今年汇率平均贬值了9%,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仅小幅贬值1.8%,排在贬值幅度最小的前五名。

和欧美相比,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债务率较低,因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是本轮政策的重心所在。


从政治局会议的最新表态来看,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财政赤字率适度上调。我们预计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有望从2.8%上调至3.5%,对应财政赤字从2.76万亿上升到3.71万亿,增加约9500亿元。


其次是发行特别国债。财政部曾在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在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注资成立中投公司。我们预计20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规模或不低于1万亿元。


最后是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9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了2.15万亿,同比多增8000亿。我们预计20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或增加至3.2万亿,同比增加1.05万亿。


201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总额为4.91万亿,最终的实际财政赤字为4.85万亿。而在考虑了以上三项构成之后,我们预计2020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总额为7.91万亿,同比增长约3万亿。


从占GDP的比重来看,今年新增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接近3%,再考虑到财政政策的杠杆乘数效应,应该可以部分对冲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压力。

减税补贴支撑消费


展望2季度以后的中国经济,我们认为最有希望启动的是消费内需。


首先,消费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无论是消费占GDP的比重,还是消费贡献的GDP增速,都已经超过了50%。


其次,消费增长一直比较稳定,在过去的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


我们认为,支撑消费长期稳定增长的背后,是中国的城市化和消费升级。随着居民从农村进入到城市,以及从中小城市进入大中型都市圈,其消费会从衣食类的必需消费,向住行类的可选消费升级。而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其消费升级也会不断持续。


但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消费表现来看,消费同比下滑20.5%,其中一半的必需消费相对稳定,同比仅下滑8.9%,其中的食品类消费甚至还有增长;但是另一半的可选消费同比下滑37%,其中汽车、家具、家电等消费的降幅都在30-40%左右。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者补贴的方式,来激活可选消费增长:一种方式是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进行补贴,保住相关就业和居民的收入;另一种方式是对占比较大的消费行业进行专项补贴,释放消费增长潜力。


如果在今年新增9500亿的财政赤字,并将其中的6000-7000亿用作对出口欧美企业员工的工资补贴,以及对汽车和家电消费的减税和补贴,应该可以促进2季度以后的消费增速回升到10%左右的水平,可以有效弥补1季度消费的大幅跳水,实现全年5%左右的消费增长。

基建科技稳定投资


而内需中的投资也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发力点。中国有三项投资,分别是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占比都在1/3左右。


首先,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到10%。展望2020年,如果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能增加1.05万亿到3.2万亿,同时把投向基建投资的比例从30%提升到50%,再考虑一倍的社会资金参与,就可以新增2万亿的基建投资资金,可以实现10%左右的基建投资增速。


其次,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5%。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一方面暴露出来我们的公共卫生设施存在短板,同时各项科技助我们抗击疫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医药和科技应该是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我们预测,今年发行的特别国债,其主要用处应是投向医药和科技产业,例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5G基建、特高压、高铁与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


最后,地产投资保持零增。对于房地产行业,我们认为房住不炒的基调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会出现类似于2015年的房地产政策全面放松。


因此,综合来看,通过新增1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1万亿的特别国债发行,将有助于支撑今年的投资增速保持在5%左右。

经济能否否极泰来?


预计全年GDP增速3-4%。综合来看,如果海外疫情能够在2季度得到控制,那么外需对今年中国经济的拖累大约在0.85%-1.70%。


而在内需方面,通过增加各1万亿左右的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我们预计可以实现5%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这样在扣除外需的拖累之后,预计全年仍可实现3-4%的GDP增长。


但如果要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今年还需要5.6%的GDP增速。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除非国外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下半年全球经济能够大幅回升;或者是进一步加大实际赤字的规模,例如再增加2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或者特别国债发行,但这势必会大幅增加长期的债务压力。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虽然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外需的挑战,但在积极政策的扶持之下,内需有望全面回升,因而经济也有望逐季改善。

图:预算总赤字率及变化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


《股市动态分析》周刊2020年征订火爆开启!

欢迎点击文字订阅: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


版权声明:股市动态分析除发布原创财经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联系方式:0755-82075959;微信原文留言等(微信号:gsdtfxv)。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

关注《股市动态分析》,获取更多投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