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自我調侃的話已經越來越多在當代年輕人身上被提早實現。

而人口危機屢屢被關注的東北最為心酸。丁克家庭越來越多,延遲生一胎的年齡,對二胎興趣缺缺……曾經被父母認為理所當然的人生大事,到了東北年輕人這裡得打一個大問號。

生活負擔這麼重,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更別說父母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東北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不僅如此,黑龍江省甚至還欠賬232億元。

簡單來說,在東北交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少,而等著這筆錢養老的人越來越多了。

但總體上來看,全國目前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已近5萬億元,可以滿足17個月的發放。

於是有專家提議,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餘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網友迅速炸鍋了:憑什麼我們交的錢要給別人補漏?東北的鍋為什麼不能自己背?

東北人也無奈:誰也不想佔這種便宜,但人口危機也不能怪我們普通人啊。

01 東北人越來越少了

有人說,都是搓澡害的。東北人那麼愛去澡堂子裡泡著,高溫對精子活力有很大影響,難怪生不出孩子。然而沒有數據顯示東北的不孕不育概率更高,而低出生率也並不能和生理難度直接掛鉤。根據衛計委2015年的生育意願調查,74.5%的人是因為經濟上的沉重壓力不想生二胎。

也有人表示,嚴寒地帶出生率低的現象似乎放之世界皆準。北歐和俄羅斯,都以冰天雪地和極低的人口出生率聞名。也許是棉襖棉褲讓人喪失了性慾?但東北的室內供暖熱得讓人只想裸奔,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東北人真的在變少嗎?

對比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從2000年到2010年,東三省人口數量從10655萬人增長到10951萬人,但在全國人口中的所佔比重下降了0.2%。黑龍江、吉林的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增速從2011年開始五年內逐漸轉為負增長,遼寧常住人口幾乎是零增長。

新生兒少,老齡人口的比例自然就高。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2015年,東北地區人口的中位年齡為43歲,比全國的38歲高5歲。

遼寧省的城鎮居民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已經超過0-14歲人口。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根據瀋陽老齡辦,預計2019年瀋陽老年人口將突破200萬,佔總人口1/4。

這麼多老人怎麼養活?多搬兩年磚吧。政府都急了,《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沒辦法,年輕人都跑出去了,老人家只好自力更生。

東北地區的人口淨遷出也早就不僅是近兩年的事了,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間,淨流出人口就有180萬。發改委官員表示擔心:流出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高層或技術骨幹人員,許多出外打工經商的年輕人也是重要的勞動力。

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人才流失加重,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地把東北拉進東亞人口增長的低窪地帶,甚至比日韓陷得還要再深一點。

02 說不讓生就不生

即使全面二孩的政策放開了限制,東北人也沒有特別高漲的熱情應和。畢竟一直以來都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優秀學員,突然換了考試大綱,有點難以適應。

生於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很少知道,建國初期,東北是被寄予厚望的“共和國長子”。這片黑土地物產豐饒,工業底子也很不錯,非常適合發展現代化農業和重工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扛把子。

一汽紅旗汽車、瀋陽機床廠、鞍鋼等大型工業企業,還有一五計劃和若干蘇聯援助項目......能在國企上班,是那一代人特有的驕傲。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許多依靠資源開採發展起來的城市本身幾乎就是一家大國企,街上的飯店都是機關食堂。國企裡的東北人從來不用思考日常開銷,福利全包,連家裡的。學校澡堂食堂醫院一條龍備齊,全民醫保,刷卡套現。

一個在外地工作的東北朋友說,小時候家裡連沐浴露洗衣粉都是父母單位發的,到自己獨立生活才開始自己挑。

對那個時代長大的東北人來說,生活不需要自己做太多決定,單位就是衣食父母,體制就是生存信仰。集體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國家說不生二胎,那咱就精心伺候獨苗兒。知名東北本土電視劇《鄉村愛情1》裡,六個主要角色除了謝永強有一個姐姐,其他都是獨生子女。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這也就不難解釋東北能成為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最到位的地區。“共和國長子”的覺悟當然高了。

也不敢不高:敢超生的話,罰款、扣獎金、停工、開除……對於許多雙職工的東北家庭來說,單位是一雙看不見的大手。準確地說,不是手,是溫柔的宇宙。東北人的生育願望,就在這包攬生老病死的宇宙裡適可而止了。

03 我說不生就不生

在生育這件事上,女性地位是關鍵。其他地區的女孩子會曬男朋友給買多少楊樹林口紅,但在東北老妹兒自己花錢買的貂面前都會敗下陣來。無論多麼珠光寶氣的港臺女明星,嫁入豪門後就得放話“生到有男孩為止”,立馬輸了。敢這麼要求東北老妹兒?信不信人一板磚削死你!

一個真相:東北老爺們的大男子主義基本都是煙霧彈,在外可以裝逼,對象也會給面子,但回家必須老實,工資卡都得上交。賺了錢不給老婆花就算家暴了,

《哈爾濱婦女權益保障條例》裡明確說,經濟封鎖也屬於家庭暴力範疇。

豆瓣一位網友說,我爸連約朋友喝酒都得提前跟我媽打電話,批了200塊經費,還是從窗戶扔下來的。家暴這種事放在東北,起碼也是男女對打,幹仗的大多數情況下男人只有光吵吵的份兒,不被媳婦兒打就不錯了。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東北女性堪稱東北亞地區的女權之光,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相對於全國大多數省份來說,

東三省的男女比例相當均衡。這當然有計劃生育的影響,但東北的歷史決定了,無論是勞動力需求還是文化氛圍,東北老妹兒的地位不可撼動。

從原住民族的薩滿信仰開始,到闖關東的人口遷移,再到近現代的工業建設和城鎮化發展,女性實實在在能頂半邊天。即使個別地區或許還有重男輕女的意識殘留,但既然一家只能生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也不會受太大委屈,很少有“扶弟魔”,肥水總不能流外人田吧。

在婚姻中,女性的經濟地位也決定了話語權的多少。東北城鎮率高的直接結果是家庭主婦少,雙職工家庭多,婚姻雙方的實力相對持平。實在過不下去就拉倒,不硬湊。十幾年來,東北離婚率持續處在全國領先水平。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如果一個社會中女性地位高,賺錢能力強,那麼她們就很難被傳統角色定位中的生育價值捆綁了。社會學者發現,女性教育、經濟地位的上升包括女性的勞動參與都被認為是影響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生育二胎對城鎮女性的工作影響最大,如果缺乏系統配套設置,升職加薪養娃同時闖關,哪一項都不容易實現。

有頭腦、有實力、有脾氣,東北老妹兒的人生總是踩在風火輪上往前衝的,即使開放了二胎政策,她們也多半在北上廣打拼事業。不在北上廣的東北老妹兒也有三件人生大事,分別是:砍價、認哥、買貂兒。生孩子這種事,隨緣。

“全面二孩”政策一放開,最高興的是山東人民,最不屑的是潮汕人民,最淡定的就是東北人民。山東人民表示:終於可以生了?以前吃的虧趕緊補上!潮汕人民表示:不就是二孩嗎?我們這三孩四孩都有,誰敢管?而東北人民抬了抬眼皮:哦。

東北人民對生不生這件事看得很開。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化外之地,受到正統的漢族儒家文化影響很少。而

現在的主要人口是當年闖關東過來的移民後代,對於生男生女並沒有特別強的執念,生男孩還要準備房子,生女孩的嫁妝至少可以量力而行,女性不當家庭主婦也就不用看臉色。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跟同樣忠實貫徹了計劃生育的山東相比,山東是憋著一口氣,東北是真的無所謂。在傳宗接代的意義上,東北人民就更佛繫了,對比動不動就是一整個大家族的潮汕地區,東北人都是“漂一代”,想在獨生子女政策下開枝散葉?憋整景了。

這種群眾基礎特別利於開展計劃生育的工作。曾有文章分析過,全中國最愛生的就屬潮汕,超生都不用上報。進村的計生幹部要面對的可能是一整個宗族同仇敵愾的對抗。

但東北的情況剛好與潮汕相反,想超生的人勢單力薄,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抓到被罰是小兩口的事,僥倖生下來養活大也是小兩口的事。背後沒有宗族的勢力支持,也就沒人幫你對抗或資助,所以少生孩子不僅是出於單位職工的高覺悟,也是基於現實的清醒決定。

04 想生也生不起了

2018的新年伊始,東北是媒體競相討伐的靶子:雪鄉的宰客亂象終於被遊客的血淚自訴引爆,最常見的一句話是“投資不過山海關”,人人感嘆東北的衰落與秩序混亂,個個化身闖過東北酒桌見過社會狠人的外地老闆。

那段時間裡,社交平臺上的東北人不是忙著撇清跟雪鄉的關係,就是嘆口氣表示:我們那兒也挺坑的,可咋整。

一年過去了,社交媒體上暫時還沒出現第二個雪鄉。但已經平息的討伐也難掩時不時洩出的嘆息:東北衰落了。曾經的“共和國長子”拉扯著家庭邁進現代工業化發展,但步子跨得太大,防護措施沒做好,扯著了。

有段子說,現在的東北,重工業靠燒烤,輕工業靠直播。東北話洗腦,東北喜劇賽高(厲害),東北人總是引領著全國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設。甚至連社會發展形態,東北地區也為明天的中國做了一次預演。

德國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把現代社會中的人形容為“原子化的個體”(atomomization)。而社會原子化就是指集體和組織的力量逐步弱化,而個人越發孤獨,專注物質享受,彼此之間的聯繫鬆散而疏離。

沒有比東北社會的現狀更能解釋這一概念的了。一百年前,受黑土地誘惑和戰亂影響的移民們在新的環境裡落地生根。無論是進入國企體系的城鎮居民還是靠地吃地的農村居民,本質上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一個個原子。他們曾經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瓦解了,只能靠自己。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2014年大慶油田招工輔導班,油田子弟曾經可以“接班”父母的崗位,現在需要通過考試。

國企改革,大批職工下崗,失去了組織又沒有宗族的關係網,東北人的安全感迅速折半。腦筋活的跟上了互聯網風口,上直播做kol,把個人特色發揮到極致。

有闖勁的東北人都出去了,在外地上大學的多半都留在了大學所在地。相較於其他人口外流大省,東北輸出的都是高素質高學歷的年輕人。東北人到哪兒都能認到老鄉,但他們還是單打獨鬥地面對未知的一切,不會回去了。

對東北年輕人來說,回去要面對的是另一個世界,工資不高,房價卻沒有配合著降一降。做什麼事都得找熟人,託關係。在東北,餐廳和會所等社交場所中,包廂數量之多算是一大特色。小空間方便私下交流,不足為外人道的話都可以放在這裡說。

對於東北人來說 生二胎?根本不存在的!

這種“圈子”風氣的盛行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原子化,圍繞著權力和利益的核心抱團,而那些不屬於這個小圈子的人則會被迅速孤立,成為社會邊緣人。越是小的城市,越是缺乏資源的人,越是要靠關係解決問題。

不是不生,是年輕人都離開了東北再生,留下的人本來就少,還要操心生計和養老。面對人口危機,東北人心裡也苦,只是無處傾訴。

曾經的集體意識是有強大慣性的。大多數東北家庭早已習慣了集全家之力培養一個孩子的模式。老齡化的陰影已經逼近,卻沒有單位福利再來接盤。兩個獨生子女組建的小家庭要供養四位老人,生活壓力陡增,在這種負擔之下,年輕人可能連婚都不想結了,誰還顧得上生二胎。

也不是全無好處。當代的東北年輕人雖然要承受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生,但他們的孩子就可以躲過這種煩惱——沒有姑和姨了。下一代年輕人長大後如果翻到今天的自媒體選題,看著各種“過年回家防親戚催生指南”,可能會像讀歷史小說一樣嘖嘖稱奇。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也可以這麼理解。


經歷過重工業發展輝煌的東北人,面對今天的家鄉,多半是心酸而委屈的。

他們的祖輩親手建設了這裡,卻在時代的浪潮裡擱淺,有些人上了新的大船,有些人去了新的領域,而留在原地的那些人都老了。

像在荒島上彷徨的魯濱遜,一陣風吹來,什麼都改變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