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區探索“寸土寸金”路

近年來,常州高新區以“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改革為抓手,牢牢抓住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牛鼻子”,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算好經濟賬、資源賬、環境賬,全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今年以來,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常州高新區在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的同時,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創新工作方式,通過線上指導、線上申報、線上審批、視頻會議等方式,不斷刷新用地增效的“加速度”。今年以來全區已盤活低效用地536畝,其中通過政府收回的增效方式盤活2家外資企業的存量閒置土地共計103畝。其中,查特深冷河海路項目收回土地91畝,單層廠房24000平方米;現代液壓項目通過股權收購方式盤活大京機械公司存量用地66.7畝,新增註冊資金3000萬美元,項目建成達產後將新增銷售收入5億元,該項目已納入2月份新增市重點入庫項目。同時對全區工業企業的閒置土地和廠房開展摸底調查,首批摸排企業閒置廠房274132平方米,閒置土地611畝,形成存量閒置土地廠房清單,為下一步搭建存量土地、廠房供需平臺提供數據支撐。

元旦前,位於奔牛鎮的九號科技有限公司最新建成的兩條智能電動摩托車生產線投產。而半年前,這個新工廠還是區內另一家電動自行車廠68000多平方米的閒置廠房。九號科技有限公司電摩工廠塗裝經理徐文韜說,這個101畝的閒置地塊之所以能被九號科技迅速盤活產生效益,得益於常州高新區在2018年年底建立的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監測平臺。平臺整合了國土、工商、稅務等24個部門的106項專業數據,採集了全區5萬多家企業的大數據,以海量數據打造“信息金礦”。

2019年,常州高新區聚焦工業集聚區內20畝以上的389宗、近3萬畝低效工業用地,編制“低效用地地圖、年度工作方案”兩張清單,一企一策項目化推進,全年盤活低效用地3515畝,為納恩博、永安行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提供了有力的空間保障。全區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綜合評價獲國務院督查表揚並獎勵土地指標500畝,森薩塔等8家企業位列全市畝均稅收20強,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2018年,常州高新區制定出臺《工業企業用地增效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0年畝均稅收年均增長10%、增效用地1萬畝”的總體目標。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增效用地5280畝,工業用地畝均稅收連續兩年增長10%以上。今年常州高新區“數字號脈”再提速,力爭全年盤活低效工業用地4800畝以上、畝均稅收增長10%以上。

吳冬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