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二选一”伪命题?主动放弃消费者权益的平台不值得被同情

你的双十一,我的舆论场。

10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声:围绕“二选一”的各种话题炒作早已令人生厌,“平台不是土豪,成本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促活动的各项资源天然稀缺,只能向最有诚意、最积极参与大促活动的品牌商家倾斜,这是最朴素的商业规则”。之后,京东方面回击:“二选一受伤最深的根本不是京东,是那些没日没夜为生活奔波忙碌的商家。”(澎湃新闻10月16日)

渲染“二选一”伪命题?主动放弃消费者权益的平台不值得被同情

王帅的字里行间显而易见透露出一种不想再和对方玩下去的烦躁和无力感。一桩来自2015年的“成年旧案”,成为了京东每年“双11”必炒的前菜。

众所周知,平台规模越大,需要付出的成本越高,其中包括日常经营成本、运营成本、用户补贴成本等。尤其像“双11”这样的大日子,平台的成本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

在巨额成本的压力下,平台选择有信誉度、有诚意的商家进行合作,资源对其倾斜,原本无可厚非。而且,这同样更是商家对平台的选择。谁给的流量、权益、服务、客群更多更优,商家自然就愿意用脚投票,选择和谁做小伙伴,消费者亦然。

因而,王帅所言“二选一从来都是个伪命题”,大概道理正在于此。既然是双方约定,“二选一”又何来?

渲染“二选一”伪命题?主动放弃消费者权益的平台不值得被同情

有意思的是,相比较京东将手中的矛疯狂戳向阿里的同时,自家后门其实早已经被其他平台们戳烂了。一心打着关注商家和消费者的京东,才是玩“选择”的个中好手。

面对阿里这个庞然大物时,京东很快调转枪头,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角色上,扯着商家挡在自己的身前,化身“正义之师”要为奔波的商家们讨一讨公道。京东的团队们厚黑学和社会学应该都学的极好的。

渲染“二选一”伪命题?主动放弃消费者权益的平台不值得被同情

可怜的是被绑架的消费权益,对于消费者而言,“二选一”对他们的影响似乎并不大。真正的消费体验,并不在于有多少平台可供选择,而在于平台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处于怎样的层级。

话说回来,实力才是硬道理。无论平台,还是品牌,生意做好了比什么都重要些,而不是起诉、真的不来做假的。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只有实力足够强硬,也不会因为外界喧嚣影响进程。

京东此举,无非也就是一场“自演自唱”的弱者游戏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