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在公號的簡介裡,說過探索職場外的生活,這裡面就包括了「旅行」。

對於一個旅行愛好者,每一次的出行,心裡都感覺害怕、忐忑、激動。無論是去很遠的地方,還是就在幾十公里之外的地方。

每一次的出行,都想看一看同時空下的其他人的日常生活,想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快速融入並體驗一下另一個地方的生活。

所以,每一次出行,不僅僅要去看最熱鬧、最著名的景點,我們也很願意去看一看其他人的日常。

旅行的意義,我也說不上來,也行就是無意義的,也許是對我們地理愛好的變現(需要把在中國地圖上的一個個點轉換成真實的場景)。

旅行的文字,應該早點寫下來(攤手,現在去補五一的文字,都有點久了,攤手),否則的話,有些細節,就會忘記。

高曉松在他的解說節目《曉說》裡常常講一些城市,是先講看到的,再說說想到的。

咱們來模仿一下,以後的旅行筆記,就按照「先觀感、後觀點」來扯一扯。

......

今年五一,去了潮州和汕頭。

對「潮汕地區」一直都有想去的想法,最早的記憶來自於大學時期看 《遠方的家·沿海行》關於潮州的片段。

先來科普一波,潮汕,包括潮州、汕頭、揭陽 三個地級市。汕尾不屬於潮汕地區。

首先坐動車到「潮汕站」,潮汕站在潮州和汕頭的中間,轉個公交車,搖搖晃晃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潮州市區。

夜景還不錯。

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去外面掃街找夜宵吃,結果發現潮州入夜很早,21點之後就沒什麼人了。

最後找到一家牛肉火鍋店,吃的粿條湯。

粿條,咱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河粉。。

對,就是寬寬的、白白胖胖的那種粉。粿條湯特點是和牛肉一塊煮,吃的時候拌上花生醬,特別鮮甜。

第二天,開啟「逛吃逛吃」模式

高能預警,噹噹噹

潮州腸粉、牛肉粿條湯、粿汁、炒粿條、鹹水粿、海蠣煎、粽球、鴨母捻、透明水餃、潮汕白粥、鵝腸、醃蝦、豬肚湯、牛肉火鍋、甘草水果、杏仁茶、魚生、鵝肉

這些都是潮汕的美食。

首先,去找的潮州的腸粉。

腸粉,在南部的城市小吃中都挺常見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廣州的布拉腸,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廣府腸粉」。

潮州人把廣州的腸粉引進,結合了潮州人的口味,改用潮州地區的原料,做成了「潮州腸粉」。

在俺們看來,最大的差別就是潮州的腸粉在表面淋上了花生醬。

下圖就是潮州腸粉啦。

一天全部在「湘橋區」打轉轉,先去的「牌坊街」。

現在總共有二十多座牌坊,一座座牌坊,牌坊大多為進士、狀元、尚書等設立,是表彰有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之人,即明清時期的居廟堂之高的人。

古代的讀書人進士及第了,當然是衣錦還鄉咯,當然是回去建牌坊,歌功頌德一番。

一層一層的牌坊。

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福建、廣東沿海城市的廟宇、建築中,很常見的這種雕樑畫棟,顏色都很正,特別精細的說。

牌坊,這和江南的進士們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也會在江南的一些水鄉、古鎮裡看到大宅子、牌坊等等。

當然,在百年之後的現在,這裡就演變成了景點和商業街,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吃貨在街上游蕩。

接著,從「牌坊街」走到了「廣濟橋」

廣濟橋,也叫做湘子橋。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可以打開、可以關閉。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啟閉式橋樑,看了圖就知道,其實就是石橋+浮橋的結合,石橋不可拆卸,浮橋在中間,人走的時候放上浮橋,不走就拆下浮橋,那麼船就可以通過了。

唔,這不就是成語「過河拆橋」麼。

就是下面這樣的。

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因為有江,所以有橋。潮州的母親河,廣濟橋橋下的江,叫做「韓江」。

潮州有「韓江」、韓江對面有高等學府「韓山師範學院」,我猜想,均是來源於「韓愈」。

唐元和十四年,韓愈貶任潮州刺史,他沒有因為失意而消沉,反倒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一系列為民謀利的工作中。

他驅除鱷魚,獎勸農桑,興辦教育,大修水利,延選人才,傳播中原先進文明,從而使當時的蠻荒之地潮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廣濟橋」走到了「潮州西湖」。

普通市民休閒、遊樂的去處,遊客不多。每個城市,都有TA的“西湖”吧。

很喜歡的一種休閒方式,就是在天氣晴朗的下午,坐在公園的樹下,玩著手機,看著各種人在嬉戲打鬧,體驗人生的樂趣。

西湖,讓我們蕩起雙槳。

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潮州,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有的吃到了,有的沒吃到。

吃到了「粿汁」

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也吃到了「炒粿條」

潮汕地區1-潮州觀感

當天傍晚離開了潮州,從潮州汽車總站,坐上了去汕頭的大巴。

走的護堤路線(啊啊啊,其實就是沿著韓江的公路,路況很爛的啊。。。)來到了汕頭。

下期預告,《潮汕地區2-汕頭觀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