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丧”掉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丧”掉了?

最近,看到一组关于亚洲男性家庭状况的研究数据:

在照顾孩子方面,分别有68%67%的爸爸认为,开车送孩子去参加课外活动和上学应该是自己的职责;

而仅16%的人觉得自己应该给小孩换尿布18%的父亲认为给孩子做午饭是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

面对小孩生病,53%的中国爸爸愿意为孩子联系医院和医生,而至于照顾生病的孩子事情,最后还是交给妈妈去做...

难怪都说,现在是一个丧偶式育儿的时代!并且丧的90%都是爸爸这个角色

1 / 今天,你丧了吗?

似乎在中国数千年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之下,爸爸们已经习惯在家庭中但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但很多爸爸说,现在社会竞争职场压力太大,一刻都不能松懈孩子的教育与陪伴虽然很重要,工作就是生活的基本保障,没有办法松手啊

确实,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轻松二字事业比孩子重要似乎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丧”掉了?

下面是网络上流传的丧爸的几大标准:

1不给爱自私自爱,对待妻子冷漠,仿佛妻子只是自己的合作伙伴;

2不给钱家庭的金钱支出跟妻子算得清清楚楚;

3不陪伴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永远手机不离身,手机比老婆孩子重要;

4不帮忙将带孩子的任务全都推到妻子身上;

5完全不做家务洗衣做饭,家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让妻子包揽,并且觉得理所应当;

可以看出,判断丧爸的标准,从来就不是爸爸陪伴孩子家庭的时间多少,而是爸爸花在孩子家庭上的心思有多少

沟通的效率重于时间,培养也是如此!

2 / 其实,丧偶式爸爸,都是软暴力的善用者!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丧”掉了?

爸爸或许会很无奈:

没办法,换尿裤带孩子我又不会;

孩子不喜欢我,就爱跟他妈妈,我有什么办法?

...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丧爸,大都喜欢使用软暴力教育孩子

  • 命令式

大多数爸爸与孩子之间,其实一直是命令与接受命令的关系

孩子哭了,爸爸的耐心值最多在10分钟之内就被消耗完毕哄两句之后就是不耐烦的命令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直接命令式的制止孩子的哭泣,而不是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而哭

每一次的命令,都是给孩子与家长之间隔阂之墙添的一块砖,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也直线下滑

这时候很多猪队友还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宝宝不喜欢跟我?

  • 约束式

而这样才乖这样才懂事,这样才会招人喜欢的约束式软暴力,使用频率更高且家长还不自知

家火以为这是在教孩子,但其实在这种软暴力下成长的孩子,更喜欢压抑掩饰自己的内心在以后的交往与情感中,往往更会委屈自己,换来的也是不幸的结果

缺少平等沟通的软暴力教育,之只会将家长与孩子推得更远

3 / 不做丧爸!爸爸要爱妈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丧”掉了?

杜江,一直是娱乐圈公认的好丈夫,好爸爸,情商极高

杜江说过一句话:陪伴和参与,才是一位丈夫,和一位父亲的责任深以为然看过太多的丈夫,从妻子怀孕开始就进入了掉线状态

妻子经历十月怀胎生子,从生理到心理逐渐转变到妈妈的角色而丈夫,却进入了掉线状态他们认为怀孕生子是女人的事,一副我又不能帮你生,没办法参与,你自己加油咯的态度

正是这些掉线丈夫的存在,才导致很多妈妈在怀孕生子后进入了孤单无援的状态,丈夫的不参与不帮助不理解,才是导致现在产后抑郁不幸家庭多发的原因

杨澜说: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的共同成长

良好的夫妻关系才是幸福家庭的基石,妈妈快乐,家庭幸福,孩子内心才能健康美好

要做以为好爸爸,一位好丈夫先做一位好丈夫!要学会在婚姻中修炼自己的爱情,跟上妈妈的脚步共同成长

记住,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