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延津縣位於黃河北部,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這是一個在河南省也不出名的小縣城,不過這裡的歷史卻是非常之悠久。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以境內多棘,置酸棗縣。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黃河渡口才改稱延津縣。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延津縣城北二十里左右,石婆固村東頭,有一片沙丘,沙丘上有一棵雙臂合抱不住的古酸棗樹,據說,延津古時被稱為酸棗縣就是以此而得名。這顆大酸棗樹,高數丈,一個人抱不住。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關於這顆酸棗樹,還有一個故事

  唐太宗時,宮中一位受寵的娘娘得了病,經太醫診治、病總不見輕、太宗降旨、遍訪天下名醫,病仍不見好轉。為此,許多人被砍了腦袋。朝中軍師徐茂功夜裡偶得一夢,夢中見一老翁對他說:”想治娘娘病,需用酸棗山上大棗仁做藥引。”天明入朝,徐茂功把此事呈奏,太宗遂派人到延津來取酸棗仁、娘娘吃了酸棗仁做的中成藥,病果然好了。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娘娘病好後,唐王覺得此樹乃天下一奇,就派尉遲敬德到酸棗山修廟和亭閣、以感謝神靈。敬德領旨,帶領工匠人馬,來到延津,先修好了東嶽廟。又根據樹的形狀,修了一座亭閣,閣的東北角露出一個粗大的樹枝,人稱“龍頭”。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據說“當時建閣時,敬德曾把鋼鞭掛在樹枝上,閣頂的兩根大梁是一個和尚化齋得來的,後經魯班修理,又一夜之間送到此處。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據傳,當時象這樣的酸棗樹共有二十株,其它都長在閣外,慢慢都死了,僅留下一棵。這棵樹上的酸棗,大於平常棘果三四倍,味酸甜,核為雙仁,透明發亮,看上去活象一對雙胞胎娃娃頭,如果把棗連葉摘下,掛在屋裡,無論放多久,果皮也不枯皺。方園百里的窮苦百姓一有病就來燒香上供,取走幾顆酸棗當藥吃,真是果到病除。後來,部分達官顯貴不遠萬里來此朝拜,見無酸棗可取,即命家人刮些樹皮帶回,久而久之,僅存的一株寶樹也被刮死了。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明代東嶽廟與閣相繼倒塌,而枯樹根側卻另發新株。當時有姚、高、陳三姓人出資修圍牆以護之。繼而新株亦死,之後為保護樹幹,建一座長寬各八尺,高兩丈餘的方形樓閣,南向留小門,東西山牆上部各有小窗一孔。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閣內棚樓板,樓上北牆中嵌石碣一方,刻“掛鞭處”三字。樓下北牆亦嵌有石碣,鐫明代吏部尚書李戴所撰《古酸棗記》酸棗樹位於閣之正中,宛如怪石壁立,雖屢遭刀砍斧削,胸圍仍有1.92米。唯新株痕跡已不復存矣!

河南延津縣,古代叫酸棗縣,有顆酸棗樹現在還被保護著

1966年4月,延津縣委、縣政府對此閣樓進行了修葺加固,並劃定保護範圍,此處成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