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事件”:城門失火,殃及魚池

“肖戰事件”:城門失火,殃及魚池

近日“肖戰事件”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也讓“同人創作”進入公眾視野。“同人”這個詞,在當代同人粉絲社群中的應用和字典中的意義不同,指的並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或者“同事”,而是一種二次創作方式。創作者藉助一部或多部已經成型的敘事文本,利用其中的人物、情節和設定等,講述自己的新故事。中國“同人創作”的概念通常被認為源自日本的“Doujinshi”(同人誌),在歐美這個類型的創作被稱作“Fanworks”(粉絲作品)。

原著和它的“平行世界”

在西方,廣義的同人小說(fan fiction)可以追溯到簡·奧斯汀(Jane Austen)的讀者對其作品的續寫和福爾摩斯粉絲的仿作。狹義的同人小說,特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出現的針對特定電視劇文本的再創作。西方粉絲研究領域的學者通常將《星際迷航》(Star Trek)的粉絲1967年創作的同人歌曲The Territory of Rigel視作第一部當代意義上的同人作品。此後,一些諸如《星球大戰》、《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的同人作品層出不窮。

過去十年,最成功的英文作家E.L.詹姆斯,她的《五十度灰》系列起先是作為《暮光之城》系列的同人小說出現的。最初,詹姆斯在歐美著名同人小說論壇“FanFiction.net”上連載了《五十度灰》三部曲,當時小說的名字叫《宇宙之王》,後來為了出版,她對作品進行修改,刪去所有與《暮光之城》相似的痕跡,才有了日後風靡全球的《五十度灰》。

“重塑”是“同人世界”裡最核心的要素,這些平行故事在挑戰正典的同時,也強化了正典。許多其他小說家都採用了顛覆性的觀點,對經典小說提出了耐人尋味的新見解。魯迅的《故事新編》就曾對中國的《山海經》進行過同人創作,在他筆下,后羿在射日成名後並沒有以一個舉止不俗、上天入地的模範英雄形象出現,而是一個喜歡吃“烏鴉肉的炸醬麵”的獵戶,為此還受嫦娥詬病。

魯迅當然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同人小說創作者。事實上,四大名著中的三部都起源於民間文學傳統,《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來自《史傳》,《西遊記》來自《講經》,在成書之前都有漫長的口頭敘事表演傳統。

真正成書之後,也同樣有漫長的傳抄歷史,很多明清小說最終定稿印刷的時候,都離傳說中的成書年代差了很遠。例如,相傳成書於明初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第十一位皇帝嘉靖本;而現在通常能見到的《三國演義》,是經清朝毛宗崗父子編輯註解後的版本。

在久遠的口頭文學年代,一個故事往往成於眾手,人們也並不會自然地將其視作某種應當保護起來不可更改的私產,而是基於這樣的故事再創作其他故事。這是一種前現代的集體智慧,而這樣的集體智慧,正如麻省理工學院著名傳媒學教授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衝突地帶》中指出的那樣,在互聯網普及的如今,也存在於參與式文化中。

影視藝術研究學者理查德·德闊多瓦曾經提出,明星職業誕生的節點在於,他的私人生活開始進入公眾視野,比方說婚戀、個人喜好等,成為明星整個人設的一部分。公眾對明星私生活的窺探經常被指責為侵犯隱私,但正是窺探這一行為本身造就了明星制的發明和明星身份的誕生,明星本人需要讓渡和放棄部分的個人隱私權,有時候還要讓渡親密關係的自主選擇權。

即便法律上“免責”,真人同人,尤其是耽美同人,其創作內容在道德上也並非無暇。女性主義學者、科幻作家喬安娜·拉斯在研究耽美同人文之後發現,為數不少的同人文都有對暴力、強制、強姦等過激行為的描寫。雖然公開談論慾望被視為一種進步,但那些不被主流文化中對性別與性的敘事框架所認同的愛情幻想和性幻想,能否被視為一個非主流人群釋放自己的“安全空間”?

在同人圈,有一句流傳頗廣的話“不喜歡就不要看”。背後的邏輯就是,在被充分預警的前提下,讀者有責任決定自身行為、要不要讀某篇同人文,但不應該為其他讀者做決定。在AO3網站上,運營人員特意建立了相應的“預警制度”,用戶可以根據標籤選擇是否閱讀。這類似於電影電視的分級制度,只不過是一個民間自發形成的版本。這些“制度”實際上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同人圈裡通過不斷髮生的細小摩擦和衝突,漸漸探討出的邊界和義務,即作者盡標預警的義務,讀者盡看預警、判斷自己看不看的義務。

只是,這個制度被舉報者“選擇性”無視了。目前,AO3網站在中國無法正常訪問,意味著中國的同人創作者和閱讀者需要尋找一塊新的“自留地”。更遺憾的是,有關同人創作的討論並沒有因為肖戰事件而展開,仍然在灰色的“圈內”徘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