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领域有句顺口溜:边缘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意思是边缘性人格是一种人格特点

只有到了某种程度才会成为边缘人格障碍,大多数我们称有边缘性人格的特质,或边缘型人格结构,不一定达到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程度。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

(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简称BPD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边缘性人格障碍最早被命名,是来自于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

心理(精神)学家发现有一部分人即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表现,又不满足于全部诊断标准,处于“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灰色地带,因此命名为“边缘”。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特征表现

1、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

2、自我飘忽不定——在共生性依恋和敌对性孤立之间,左右摇摆。摇摆在两种状态中忐忑不安,前者预示自己将成为他人的附庸,后者则意味着被遗弃。

一般来说,边缘型人格结构最大的特点是,无法和人建立稳定的关系。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3、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4、至少在2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慢性的空虚感。

8、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10、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会对自己的身份定位,自我价值,目标职业以及性别定位产生不确定。这种自我形象的不稳定使他们经常感到空虚和无聊。他们不能忍受孤身一人并且想法设法避免被人抛弃。

对会被别人抛弃的恐惧让他们依附别人,并对他人产生过高的要求。

但这种依附感经常会导致他们需要的人离开。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抛弃和拒绝可能会激怒他们。会对别人产生强烈的感情,但这种感情经常会改变。当他们需要的时候,感情会变得极端的奉承,而当不需要的时候,又会变得轻蔑和不情愿。

看待别人的方式更倾向于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并且对一个人的评价会突然发生转变。因此,常常会经历简短又猛烈的感情关系。

当心仪的人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会蔑视对方。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11、很难调节自身的情绪。情绪变化会经历整个情绪范围,从生气和不稳定,到抑郁和焦虑。

常被强烈的痛苦情绪和慢性愤怒所困扰,有时愤怒的情绪会爆发出来。

常常会感到空虚和懊恼以及委屈,伴随着长期消极。经常没有能力去规划自己的行为,并时常做出冲动不计后果的举动。

很容易因为他人轻微拒绝,或者没有任何理由,和他人引发冲突或者摔东西。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12、常冲动行事,比如与刚认识的人私奔。

冲动和无法预测的自我毁灭性行为。包括自残,自杀性行为或者真的尝试自杀。特别是当他们对被他人抛弃感到恐惧时。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13、通常没办法处理好和家人还有其他人的关系。

他们通常有不幸福的童年经历,比如父母离异,父母去世,父母严厉惩罚或虐待,父母的忽视,或者曾目睹父母之间的家庭暴力。

患者会把他们和他人的关系想象成被拒绝或者被抛弃。他们对于其他人,包括对于心理咨询师的感受会在理想、中意和敌对狂暴中不停地快速转变。

14、极度紧贴他们一开始中意的人,但是当他们觉得那个人(不管是心理咨询师,爱人,家人,还是好朋友)一旦拒绝他们或者没有达到情感预期,就会立刻转变成完全的蔑视。

我们再通过一条动画来详细了解下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简单心理编译】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目前生理学上认为相当比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其大脑某个组织要偏小,不过抛开生理学上的遗传因素来讲,后天环境,是最大的BPD形成因素————童年创伤、以及父母养育方式。

BPD父母的一方,有很大几率会让子女也成为BPD,这是无可置疑的

1、BPD父母性情不稳定,自身能量不足,需要子女的反哺,易在婴幼儿期造成子女无法获得足够的爱和安全感,造成子女所谓的缺爱症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2、BPD父母往往对子女控制欲极强,妨碍子女的自我意识形成,容易让子女在人格塑造期难以形成完整的自我人格;

3、子女通常会习得父母行为方式,而BPD父母在家中是强势的一方,子女自然习得BPD这方的父母习性。如此,父母有一方是BPD,其子女是非常有可能也是BPD,悲剧就是这样,代代相传。

BPD患者必须有非常强烈的自我重建人格的欲望,才能阻止这种悲剧发生在下一代身上。

动力学理解

心理动力学认为,人在出生时便开始产生心理防御机制(投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出各种更高级的防御。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而创伤则会让人的防御机制发展停滞,因此如果人在早年间受到了创伤,他的防御机制(一部分)将会停止在那个年龄段。

通过上述诊断标准,我们总结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主要防御机制:投射、分裂、被动攻击、潜意显现、见诸行动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防御方式研究)。

根据古典精神分析及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论,上述防御机制多产生(存在)与口欲期和肛欲期之间。

因此从动力学角度来看,边缘性人格障碍是在1-2岁之间经历过创伤或未得到良好养育而产生的。(早于1岁可能是精神分裂,2-3岁间可能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在行为主义的思想中,则关注儿童在早年成长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和强化。例如家庭中若存在大量的攻击行为,儿童会通过观察学习过程,习得攻击行为,从而导致见诸行动的产生。

若养育者对孩子的关注点不一致,也容易导致孩子对自己身份的紊乱认知。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孩子哭了抱不抱”的话题中,部分人相信孩子哭了不要抱,否则孩子会相信哭泣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将会持续采用哭泣来获取关注。

这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是能够说通的,但如果我们关注到孩子的认知层面则会发现,让他消退哭泣行为的原因,是在认知层面获取了绝望感,体验到孤独、被抛弃。

而这些体验则有可能持续存在于心中,成为认知图式,把将来生活中的一切关系渲染成抛弃和绝望的主题。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互动模式

从上面的诊断标准中我们可以得出,边缘型人格障碍难以与他人建立有质量的人际关系。

边缘通常无法适应亲密感,这会让他们担心被抛弃;同时无法适应疏离感,这依然让他们感觉到孤独。

唯有在关系由远及近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部分亲密感。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因此边缘者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混乱的性行为,通过做爱来体验亲密感,但又无法真正维持在一段亲密关系当中。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为了填补空虚,边障人会沉迷一件事情,不受控制的去重复,越重复越痛苦,越痛苦越无法停止,因为痛苦至极又无法逃离,它会慢慢产生病态的依赖,他不得不去享受和融入其中。他会把自己变成空虚本身,然后吞噬自己,永无止境。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冲动行为则来自于边缘者糟糕的情绪控制能力,这导致很多边缘者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在物质滥用中,边缘者则能够找到融合感,通过与药物的融合,来体验假性的亲密感,暂缓孤独感。

分裂的防御机制让原始理想化+原始贬低出现在边缘者的互动模式中,他们无法将一个人理解为“有好有坏”的,要么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要么相信对方是最糟糕的。

因此在与边缘者互动的过程中,其他人会体验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今天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是边缘者的救星,明天就发现自己成为了世界上最糟糕龌龊的人。

边缘型人格的改善

最好的方式是和一个人建立稳定的、亲密的、安全的关系。但一般来说边缘型人格特质的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一般建议和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有力量的咨询师建立这样的稳定关系,这是最好、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可能会疑惑,和咨询师的关系与和朋友、家的关系有何不同?

首先,咨询师将随时坚守“保密”和“中立”的原则,咨询师通过常年的个人体验和学习,已经修通了自身的大部分问题,他可以用他自己作为工具帮助你处理情绪,也通过和你的关系将你习惯的行为模式展示给你,所以和咨询师的关系本身是咨询发生作用的关键,这是任何其他关系都无法做到的。

心理学人格解密——边缘性人格障碍

同时,咨询师将是一位忠诚的陪伴者,他会陪你在人生路上冒险,你不离,他便不弃。他会在绝境拉住你,但不会在每次你遇到困难时都替你解难;他是你冒险之旅的向导,但不会居高临下,试图以他的想法强加与你。

重要的是,和咨询师的谈话不会停留在琐碎的事实层面,他会和你在真诚的、深层次的层面对话。

不仅能听到你的语言,还能听到你内心的渴望、隐藏的情绪、改变的动力;不仅能够承受你的赞美和依赖,也可以忍受你的愤怒和攻击。和咨询师的每次一次互动,都在试图唤起你的力量,使你有能力自我守护、自我治愈、自我发展。

我是放羊叔,专注心理学研究十年

关注我,为你解刨更多心理,了解各类心理学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