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一

逸谦吧唧吧《走向共和》第8期,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一

张之洞与李鸿章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同为晚清权臣,同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一个身兼北洋大臣,一个身兼南洋大臣。一个建立了汉阳铁厂,一个组织了北洋水师;一个是当朝探花(同治二年)清流领袖,一个是一生戎马操劳,著名卖国条约的签订者,确实很难比较。一个两袖清风,一个家财万贯,但是名利名利,名还在利前。贪名也是贪。

走向共和: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一

张之洞新学学堂讲《中庸》,才能用错地方就是一个笑话。高明莫过于中庸,有些事却中庸不得。

走向共和: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一

前期我们讲过张之洞办的一件大事汉阳铁厂,张之洞自言:“这满头的花发有一半是为汉阳铁厂白的。”汉阳铁厂张之洞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一点也不比李鸿章对水师付出的少,结果呢都是花花架子,铁厂倒了不过一省危急,水师烂了可是国殇!

汉阳铁厂其实是拍脑门决议。张之洞办实业只考虑自己一厢情愿根本不顾及事实与国情。众所周知中国是煤炭大国,对于燃料张之洞很放心,铁矿石呢?中国的铁矿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贫铁矿多,另一个是多元素复合矿多,也就是说把铁矿变成铁水过程有些麻烦。

我们这位大人呢,张之洞以中华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为理由直接拒绝了提前化验铁矿石然后购买高炉的提议,结果呢,结果生产出来的铁水质量不过关,不符合办铁路,军舰的要求卖不出去汉阳铁厂开办之后一直亏损,据官方统计每个月的亏损达八九万两银子。没办法只能聘请外国专家查找原因。二次返工,就是这位大人的智慧!

走向共和: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一

外国来的技术人员对铁厂进行了考察对辜鸿铭(此时是张之洞的幕僚)说,世界上炼铁的技术有两种,第一是呈酸性法,冶炼含磷量低的铁矿石,第二是程卤性法,冶炼含磷量高的铁矿石。汉阳铁厂是按英国呈酸性法置办的高炉,但是用的铁矿石含磷量偏高,也就是高炉与铁矿石不符,解决办法就是重新置办高炉。

走向共和: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一

外国专家很愤怒,但是辜鸿铭很悠闲风轻云淡全然不放在心上告诉外国专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外国专家说这是哪个白痴的决定,辜鸿铭回答不是白痴是我们的总督(张之洞)大人一手操办的,从厂址的选择,原料的来源,机器的购置,以及人员的安排都是张之洞亲自决定的。外国人说,我看总督大人充满了东方人的智慧怎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

辜鸿铭无法回答,但是我可以,就像张之洞在新学学堂讲《中庸》,智慧用错地方了,不懂就不要装懂,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办这样才不致于出状况。

走向共和: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一

汉阳铁厂的选址根本就是个笑话,建在能看到烟囱冒烟的地方,结果错误的选址煤炭供应不上去,四座高炉只有一座能正常开工,铁水质量不合格铁材卖不出去,月月亏损八九万!在李鸿章的运作下,户部停止给汉阳铁厂拨款,张之洞没有办法进了李鸿章下的“套”官督商办,这是一种体制的胜利。

关注不迷路,请看下一期,张之洞的洋务与李鸿章的洋务,同是花架子差别这么大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