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城市病的探索來了 城市副中心的家園中心2020年開建 中倉試點

一、城市副中心的家園中心將就近滿足就業、教育、文化、醫療、休閒等需求 避免無謂的交通來往 將為解決城市病探索新的模式和經驗

城市副中心規劃依託水網、綠網、路網,將城市副中心劃分成為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根據人口容量和服務需求,因地制宜配置各類設施,在每個街區設置一處家園中心,將部分公共設施適當集中設置、混合佈局,就近滿足居民的居住、就業、交通、教育、文化、醫療、休閒等需求,將街區營造成為生活便利、富有活力的美麗家園。

解決城市病的探索來了 城市副中心的家園中心2020年開建 中倉試點

城市副中心36個家園中心分佈圖

建立市民中心-組團中心- 家園中心-便民服務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從家步行5分鐘可達各種便民生活服務設施,享受到便民商業、小微綠地、兒童遊戲、老年看護等便民服務;步行15分鐘可達家園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全覆蓋。

解決城市病的探索來了 城市副中心的家園中心2020年開建 中倉試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指出,此次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提出“家園”的概念非常重要。“過去僅強調職住平衡,都很難做到。而這次通過大數據模擬,可能在15分鐘內滿足職、住、醫、教、休、商業服務6方面的需求,此種模式從根本上省去了大都市每日無謂的交通來往,也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這對未來城市規劃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指出:原來我們一談綠色城市、一談生態問題,就覺得要見花、見草、見綠,其實,綠色同時也是減少你的能源成本的浪費,時間成本的浪費等。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經歷過長距離交通,每個人上班開40分鐘車,就很幸福了。而規劃中的半小時、15分鐘的生活圈,基本上可以滿足日常就業、居住、消費、娛樂等絕大部分需求。把這個時間減下來以後,生活質量完全會發生變化,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做你喜歡的事情。不要把時間都花在路上,這是根本性的對人的生存狀態的變化。

二、中倉街道將成為城市副中心家園中心建設的首個試點 先行先試也將面臨諸多難題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表示,首個家園中心試點位於中倉街道,計劃將一個廢棄鍋爐房進行改造,引入有經驗的運營商,提供養老、教育、休閒等公共服務。

解決城市病的探索來了 城市副中心的家園中心2020年開建 中倉試點

位於中倉街道家園中心效果圖

解決城市病的探索來了 城市副中心的家園中心2020年開建 中倉試點

位於中倉街道家園中心效果圖

解決城市病的探索來了 城市副中心的家園中心2020年開建 中倉試點

位於中倉街道家園中心效果圖

家園中心的建設雖然設計的理念和規劃層面能夠很好的解決大城市病的根本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會面臨諸多難題。

北京市政協委員、通州區政協副主席吳濤日前就指出:目前城市副中心家園中心在定義建設內容、規劃佈局及指標、開發模式、實施政策保障上均存在一定問題。

對此,吳濤建議,應強調規劃研究和建設內容,從區域層面整體研究家園中心用地情況,統籌考慮用地資源與建設指標的平衡問題,明確制定家園中心的標準與導則;結合實際服務需求合理把握建設重點,在結構上聚焦補齊短板,在方式上鼓勵利用存量用地;探索實施模式和實施路徑,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創新土地供應方式,按照市場與價格的基本規律,整體梳理、盤活集體土地資源,開展家園中心建設。

北京市發改委和通州區發改委也通過多種方式全力推進城市副中心家園中心試點建設。

一是強化學習,理論先行。邀請家園中心規劃設計領域專家,從家園中心概念、設計理念、建設模式和項目審批等角度進行詳細分析和講解,深入瞭解家園中心建設的各個環節;

二是聯繫實際,學以致用。通州區發改委與市發展改革委副中心辦先後實地走訪了多處街區家園中心的選址現狀,從規劃用地情況、周邊公共服務現狀和需求等方面綜合瞭解家園中心建設的實操性;

三是因地制宜,追求創新。認真研究分析每個街區家園中心建設的可操作性,結合周邊公共服務實際需求,做好服務半徑研究和公眾參與研究等工作,為下一步家園中心的試點建設打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