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韩愈曾说“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但很多时候,即便我们勤于读书,还是难以避免“腹中虚”这种情况,甚至做了读书笔记,过段时间能想起来的知识也是寥寥无几。

很多人觉得,是自己忘性大,其实不然,我们会发现,看过书后草草了事和写过读书笔记之后晾到一边,犯了同一个毛病:缺乏深度学习的能力。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当我们对知识的汲取,仅仅浮于表面的时候,我们学到的知识,它的拓展和转化率是非常低的,这就好比人家给了你一桶水,你就把那桶水收起来搁置,以为这样就成了自己的东西,其实,你根本没有去利用它来对你发挥功效。

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曾在《书籍》这首诗中写到:你久寻的智慧,就在书籍里,如果它们在字里行间闪烁,也便归属了你。

这“字里行间的闪烁”便是基于你对于知识的无限渴求,它自有它的深度和广度。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培养这种深度学习的能力呢?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知乎大V”采铜,从知乎到专职写书沉淀了5年时间,他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写成了《深度学习的艺术》,在这本书中他把深度学习分成了以下4个渐进过程:

  • 提问:你心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你的观察视角
  • 解码:对信息材料的解码,就是内在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
  • 操练: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
  • 融合:抓住一切机会,在所学知识之间创造关联

下面我将重点分析这四个部分的方法论。


一、问题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很少会带着问题去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我们更多关注到的是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因此在第一遍学习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带着问题出发。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个深刻的东西,它的价值决不会浮于表面,这就说明了“深思”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尽量做到边看边思考,亦或带着问题重读。

这里采铜给出了四个问题做引导:

  1. 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2. 针对当前学习资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挑战?
  3. 针对当前学习资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 针对当前学习资料,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的获得答案,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们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曾经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周国平老师的读书分享会,当时他分享了一个他自己的读书经验,就是把读书笔记进行系统的分类,这样分类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及时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反思。

在反思的过程中,有个好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主动去摄取和拓宽知识面,使我们成为捕捉知识的“猎手”。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问题的解码。


二、解码是一个更为主动的解锁过程

解码不等于理解,理解通常指浅表,解码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信息资料的批判性吸收。那么如何解码呢?采铜指出要形成从问题到观察视角,再到解码角度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具体可以通过一下三个方法:

  1. .不止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 不止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 不止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在过去的学习生涯里,我发觉自己特别乐于吸收那些我喜欢的知识点,或者是我从中读出了自己的那些东西,但是我忽视了作为普通读者经常会忽略的问题:对于自己不喜欢,或者没看懂的部分通常习惯性地直接略过。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时,从不像别人从头到尾开始翻阅,而是看一会,停一会,闭目思考一会。让我不禁想到松浦弥太郎那段令人醍醐灌顶的话:

不自己思考,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接收别人的答案,而后焦躁不安,推卸责任---你可能会变成如此差劲的人,所以这种坏习惯,还是尽快戒掉比较好。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现有的知识储备中,纵向深入的去分析信息资料,这个深入分析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信息重新整合,并输出转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过程。但是单单到这里,还不能够具备高阶学习者的段位,下一步就是操练。


三、怎么来理解操练呢?

南宋诗人陆游来帮我们解疑惑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时常觉得,伟大的思想总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的智慧常常令我歆羡。那么如何来“躬行”呢?

采铜给了以下三个方法:

  1. 写作式操练,比如我现在正在进行的对这本书的整体架构的解剖,
  2. 游戏式操练,这种游戏就是指提问者提出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假想情况,然后要求回答者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后得出答案。
  3. 设计式操练,就是调用已有的知识,去通过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罗素曾说:“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是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霭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这个过程更像是抽丝剥茧,架构清晰了,看的也就更明白了。以上三种方法,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种。

可实施性强,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延展现有的知识,并把之与生活上的感悟相关联。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先有这种操练的意识,而后进一步运用操练的方法,并且不断的练习和巩固。在知识延展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的融合。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四、高阶学习者与普通学习者的区别就在于,高阶学习者更能够创造知识间的关联。

在这个阶段,你对信息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深入的阶段,如何运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材料做对比分析,并通过发散性思维来研究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是很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们要通过广泛的涉猎,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佐证,以及研究它们之间的互补的地方。比如心理学的知识其实可以变成一种思考框架,成为一种观察事物的特殊视角。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关于这一点,蒋勋老师在《孤独六讲》中的思维孤独中写道:

思辨的过程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在做固定的思考前,不会立刻下结论,他会从各种角度探讨,再从推论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

其实这个思考过程是多维度的,更加立体化的,需要学习者,能从不同角度去切入,同时,不能先入为主,结论在后,推导在前的一个过程。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结语

梁文道先生曾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可见,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有的知识或方法论的学习,都不是绝对的,但这并不代表学习、看书就没有意义,意义是由我们赋予它的!

学会结合自身学习习惯、实际情况去汲取营养很重要。深度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它培养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坚持很重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深度学习的艺术》:如何进阶高段位学习者?



喜欢配音,热爱阅读,一个尚在求索修炼中的女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