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奢華-漢代漆匜


低調的奢華-漢代漆匜


低調的奢華-漢代漆匜


低調的奢華-漢代漆匜


低調的奢華-漢代漆匜


低調的奢華-漢代漆匜


低調的奢華-漢代漆匜

這是一件漢代繪雲氣紋的漆器-"匜"。"匜"是商周時期,用青銅鑄造的一種洗漱器皿,類似於現代的瓢或舀水器,有一個成語叫“奉匜沃盥”,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奉匜沃盥就是用匜舀水給客人洗手,以示尊重。這是中國古代貴族舉行祭祀和重要典禮之前的一種禮儀活動。早期匜為青銅製,漢代以後出現匜金銀器、匜漆器、匜玉器等。

漢代漆器有木胎、夾苧胎、竹胎金屬胎,陶胎、牙骨胎和皮胎等。製作方法有刮削、別鑿和卷制三種。漢代漆器的紋樣以流雲紋、旋渦紋、變形蟠蠡紋、菱格紋和飛禽走獸辟邪為主,色彩多為紅黑二色相間,或用朱、青,或用朱、金彩繪,強烈大方漆器的裝飾手法主要有塗繪、油彩、針刻等。這件漢代漆器用了朱和黃金彩繪精細而出神入化,“雲氣紋”受到當時社會因素的影響,漢代社會"雲氣紋"與當時的天界、飛昇思想和黃老等道家思想影響,所以思想方面陰陽、神仙等學說都對與“雲”相伴的“氣”非常重視,故云氣紋在漢代盛行,從戰國到秦漢之際,中國古代社會發生鉅變,人的自我意識上升,審美意識也隨之變化,這些在漆器紋飾中明顯反映出來。髹漆工藝在我國古代不斷髮展,最後形成漢夾苧、唐平託、宋素髹、元雕漆,並稱為中國漆器四大傑作。明清時期,產生中國古代唯一一部漆器工藝的著作《髹飾錄》。中國的英文“CHINA”與瓷器同義,大家知不知日本的英文“JAPAN”與漆器同出一詞,中國的漆器工藝於六世紀後期傳入日本,日本人掌握了中國的漆藝,進行傳承和發揚,自稱是“漆藝的國度”,實際是學了我們的,並且日本還一直在用漆藝做漆器,前幾年去日本旅遊,在名古屋第一餐全是用一套漆盤上飯菜。

“ 滴漆入土,千年不壞”,古代漆器的價格是青銅器的十倍以上,只有貴族階層才能用得起,珍貴程度堪比金銀。一直以來,玉器代表國人品德高雅非凡,瓷器象徵中國古文化的精髓,那漆器就是當仁不讓的古代奢侈品了。製作漆器所用的大漆是野生漆樹的汁液製成,非常稀缺,因此有“百里千刀一兩漆”的說法,意思是說,古人要走100里路,在漆樹上割1000刀,才能得到一兩生漆。製作漆器必須經歷制胎、水裱、推 光、生漆調細等上百道工序,稍有一絲疏忽,前功盡棄,再者工藝極其繁瑣。漢代《鹽鐵論·散不足》中批評漆器成本太高,“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意思是製成一個文杯,要經百人之手;製成一張屏風,要費萬人之功。漆器製作工藝的繁瑣,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大的工序有二十幾道。而製作和陰乾更是十分費時,故一器之成往往需數月,成品還需要密閉在陰室裡更長的時間,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隨著物美價廉的瓷器工藝日漸成熟,漆器和青銅器一樣逐漸淡出日常生活用具的範圍。古代漆器的收藏是比輕冷門和小眾的,漆器難伺候,對環境、溫度、溼度都有要求,建議還是少收為好,實在喜歡可買點小物件研究,最好是夾苧胎的好保存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