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来诱蜂忙,再来一个小愿望

春天是最轻快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勃勃生机,一切都是新的。春天孕育着希望,更是万千物种繁衍周期的开始。蜂群更是如此,不会因为疫情而停止运转,依然每天早早采花酿蜜,依然繁衍生生不息。为了蜜蜂种群的繁衍,深藏蜜蜂的基因就会在春天促使蜜蜂分蜂,让自己的种群不断扩大。早在去年冬天,就和朋友去深山里面挖了四五个诱蜂洞,等着今年春天的到来。

今天是周末,为了防控疫情,我们难得一天双休,提前一天和朋友说好去看山上的诱蜂洞去。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从来没去过山上。我们就像放出笼子的小鸟,充满了对诱蜂洞来蜂的期待,几十公里的路程都显得特别漫长。第一个诱蜂洞挖在一个偏僻的路旁,现场却发现已经被人破坏,当时那种心情真的糟糕透了。但毕竟还有几个诱蜂洞,我们又掉头去另两个诱蜂洞的位置,上山、下山,走了十多分钟终于到了第二个诱蜂洞地点。可是还是发现两个诱蜂洞都没来蜂,也许今年分蜂时间更晚,更需要一点耐心等待吧。返回的路上,却又收获很多。

在一种失落的心情下,我们边走边欣赏风景,忽然一种叶子厚大的树映入眼帘,第一感觉这种树真的非常好看,亭亭玉立、干爽利落,墨绿的叶子泛着健康的光亮。问同行的朋友见过这种树吗?回答是否定的。路过一片油茶林,发现了一株手掌大的野生茶树菇,怀着激动的心情采到网兜里。望向路下的大片油茶林,发现几棵油茶树上有点点白色的东西,想起儿时吃过的茶泡,认定那里油茶树上有茶泡。一行人忘记了诱蜂的失落,赶到油茶树下,一个个都像猴子一样窜上树去摘茶泡。我也迫不及待赶到油茶树下,摘下一棵碧玉似的茶泡一口一口嚼了起来,满满的茶泡清香味,撩拨了每一个味蕾,甘甜中带点苦涩的味道,真是大山赐予人们的美味。

爬山返回停车点的路上,又发现了一片厚大叶子的那种树,忽然想起我们心念念的野山竹,对应野山竹的叶子特征我把这种树联想到它身上。说出心中的疑问后,朋友赶忙拍照用微信传给认得此种树的老乡,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终于第一次认得了野山竹。我们约定,到今年冬天再来摘野山竹果子尝尝,试试大山给与我们的好东西吃。

开车返回城区的路上,我们远远地就在路边发现了很多野山竹树。正如熟悉的陌生人,野山竹曾经多少次和我们擦肩而过,而我们却不认得它们。今天虽然没有收到希望中的蜂群,却不经意间认得了野山竹这熟悉的陌生人,也是一大乐事。希望再过段时间去诱蜂洞查看,能收到满意的野生蜂群,在不久的将来希望在老家种下一棵野山竹果树,让这种酸酸的美味传承下去。

小知识普及:

野山竹,又名木竹果、山竹子、山桔子、黄牙果、夫妻果、酸桐子,不同地方名称不一样。乔木或灌木,可高5-15米,胸径可达30厘米;树皮深灰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4-5年才始花果,结果期可达百年。属藤黄科,乔木,叶对生,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花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花橙黄色,单性。浆果近球形,青黄色,顶端有宿存柱头,种子榨油,果可食。果及树皮入药。木材供建筑、雕刻之用。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在中国,食用木竹子果实由来已久。宋·范大成《桂海虞衡志·志果》中就已经有记载:“木竹子,皮色形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间熟。”木竹子主要生长在山坡之上或密林之中,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海拔100米至1900米的地区都有分布。

春天里来诱蜂忙,再来一个小愿望

野山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